初中组第2题 看待传统文化流 张稞仁畦
看待传统文化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全民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我们不乏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宣传传统文化的场景,但是,节目所宣传的所谓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该传承并且发扬的么?答案是:不!现在的电视节目虽有在宣传传统文化,但大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本质。然而,我们该怎样挖掘传统文化背后所有的内涵呢?我们该如何弘扬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仅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统一,延续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
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如何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华夏儿女所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有别于西方,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作者姓名:张稞仁畦
学校: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初级中学
年级: 七(3)班
指导教师:王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