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墨客诗性 (王静懿)

作者:静宸 投稿时间:2018-11-07 08:22:39

中国在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的读本,在这厚实的一本书中,诗词一路风尘仆仆的向前奔来,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在各异的领域中崭露头角,而后,一点点的散发着自己的耀眼光芒。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诗,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学体系。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的小说,现代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唐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起唐诗,不免想到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可真要论出名,谁也不及“诗仙”李白。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时常从我们的书本张跳出,与我们对话,由诗来表现他的心理和想法,让我们了解他。李白,青莲居士,也是古代诗人中我最为喜爱和了解的诗人,他的诗词富含情趣,又颇有浪漫之情,从中使我联想到一个无意留恋功名利禄,潇洒肆意的男子。而现实中,李白也的确是一个文采斐然而又不计名利,肆意张扬的男子。说起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便是江南才子唐伯虎。“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唐寅的诗我却只知二首,一是《落花诗》,其二便是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了。谈起唐寅,我倒又想起了不知哪本小说里的一个人物形象,主角那一句“与其高官厚禄,车尘马足,不如在良辰美景团圆夜,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倒是颇有这两位人物的意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现代诗人中,最为出名的绝对是令人熟知的《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以我不过堪堪高中的知识范围倒真无能去评价这些名家名作,但对比起徐志摩,我打心眼儿里偏爱郑愁予的诗,或许是郑愁予的诗作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他的诗中有一番意境使我移不开眼,必得深深的尝,细细的品。不论古今,仅有他的诗使我有这番感触。这或许便是作诗之人与赏读之人之间的共鸣吧?郑愁予的诗文,我读的第一篇便是口碑载道的《错误》。不免就开始心系诗中的主角。女主角含情脉脉注视远方,等待着远走的心上人归来,恰逢了男主角的到来,但这却是一个错误的相遇,那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全诗的结局,它叙述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免不了使我心头悸动。诗中人物皆是作者移情的替身,有作者对爱情、离别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而作者的诗作里,无论是哪一类的素材,都隐含了作者自幼怀有的一种“流逝感”。我或许偏爱的就是郑愁予的这一份“流逝感”,但这使人不免有些悲伤。

诗的光芒出于诗人本身,也出于读者本身,独在异乡的旅人看见思乡的诗也会潸然泪下,志向远大的人读到壮志难酬的诗也会心生不满与悲愤,诗人与读者间,有种奇异的共鸣——这就是诗的光芒。

诗词能将人的情绪带入,使人体会理解作诗之人的想法情绪,也便是诗词的最大奥秘。诗词的传唱和演变,也是文明的变迁,中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使中国终于处于文化的至高点,唐诗宋词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不断的传承发扬。

这就是中华民族,所有中华人民身上永远具备的——文人墨客的情丝和诗性,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王静懿  天台第二职校  18工艺美术1  指导老师:葛世勤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