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号《丝竹悠悠 文化不绝》芮瑜涵

作者:ryh8847 投稿时间:2018-11-06 18:11:22

丝竹悠悠 文化不绝

 

华夏泱泱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源远流长。“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丝绸之路上驼铃悠悠,而这清脆悦耳的驼铃,也给塞外异邦人带来了一段历史的变迁。

传统的民乐,是五千年文化中诞生的尤物。每一种乐器都带来一种声音。它存在于“欲断哀弦再三促”的古筝里;存在于“催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的琵琶中;也存在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笛声间。乐声融于诗词歌赋,也被作为古时文人雅客的情感表达。民族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屹立不倒,存于至今,自有它的独特之处。

现如今,大多数人酷爱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演奏会、交响乐等的上座率比比皆高,而民乐却偏安一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只存在于戏曲幕后作为配乐,而极少出现在大型演奏会。只因为中国人现如今在文化上的崇洋媚外,认为西洋乐比民乐高级,而民乐就是“土气”的象征,是老一辈的消遣,两者待遇天差地别。因为这种风向的变化,民乐正处于尴尬的现状,而受到了排挤。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西洋乐有它的高贵典雅,民乐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气息,更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产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民间百姓生活的表现。“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式更是文化衍生的精华。戏曲因为民乐的伴奏而更显生动形象,伴随着唱戏人的婉转吟唱,民乐声响萦绕于耳边,击打着内心深处的文化情感。诗经楚辞因为民乐的演绎而更深入人心,传承着五千年来文化的素养。

同样,民乐所表现的情感也层出不穷。鼓声锣声咚咚嘭锵,表现了庙堂之高的威严正义;二胡声呜呜咽咽,表现的是极致的低沉悲伤;唢呐声明亮高扬,又显示出一派欢跃喜庆。余音绕梁,经久不衰,这就是文化所蕴藏在人心中的力量,是时代遗留的绝响。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那是千年来祖祖辈辈留下的传承,也是我们留给未来的财富。文化如一根飘带,缠绕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联系着过去与现在的峥嵘岁月,为古典添了一抹亮色,让中国人牢记铭刻,熏陶着思想与情感,沉淀着心灵的涵养。

当下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以至于我们都摈弃了旧的文化。但是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五千多年来遗留下的瑰宝。文化代代相传,同样根深在每一个人心中。一个民族,只有完整的保留了属于它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发展得更好。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更应该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从点滴做起。

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化相融合,求同存异,这一路途任道而重远,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人需要树立文化归属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民族文化逐渐被淘汰的现在成为文化上的强国。社会因文化差异而不同。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是啊,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哪个时代没有自己的骄傲?它们也曾风靡一时,也曾经辉煌。文化的根孕育了民族的参天大树,而我们正是树的浇灌者。唯有我们传承、铭记、用心感受,它才会经久不衰,为未来文明奠定基础。

牢记历史,谱写华夏新章。传承,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优秀的文化永不会陨落,就好像驼铃的悠悠声永远回荡在丝绸古道。我希望有一天,当我们踏出国门时,可以骄傲的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告诉他们“我来自中国,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永不决断!”

 

                                                     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7)班芮瑜涵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