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2题】未曾辞故人(朱炫瑾)
未曾辞故人
星辰落地有余响,光阴深处是故乡。
——题记
今有佳宴,于舟设案,为君饯行。有风飒然而过浔阳江头者,曳荻花,落枫叶,瑟瑟秋意间亦有萧然声。
似是哀叹。
古今贤者有“不以物伤性”之语劝解后生,乐天亦欲做五柳之乐。然心有苍生,不负危朝,常思致君尧舜而恐不胜庙堂之高寒。今左迁江州司马,亦为妄语所弃。
而此间,知交半零落。
待君发,偶得一诗便更无半人语。
离恨恰似漫天蒹葭飘絮,渐行渐远还生,望落池枫叶,还如故人辞时眼中点点血。莫道金杯盈满,十觞亦不醉。烂泥席间惨将别,取酒独倾悲复杯。
——忽有琵琶铮铮然者,和流水,应孤月。
噫!僻者不应有此音矣!
呼之,一女子于岸头抱琴而出。
问之由来,乃长安倡女,尝年少一曲而名动京城,流年随逝而春秋几转,芳华不再遂委身贾人妇。常梦五陵红妆,搅碎钿头银篦,梦醒夜半,泪而不已。
往事亦留红阑干。
此间荒蛮一时,浊世一朝,不求致君尧舜与功禄,但愿有一心境相通伴侣,可言说,可意会,足矣。心下微酣,眼角模糊一片水光接天之潋滟,只有耳明仙乐琵琶声声,似窃窃私语银瓶乍破,继继不断诉尽平生意矣。
——有惺惺相惜。
呜呼!哀哉此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罢,是方有迁谪意,沉吟半晌,命酒助赏而请再弹,白某欲取长句成歌,作《琵琶行》为君和,亦以不负此月当空,在人为目,秋水瞳冷而听弦柱黯然,思华年。
——江州司马泣最多,于此方成琵琶音
每个华夏大地的人,生来就拥有了一整座星空。
曾经星辰坠地而未有回响,光阴深处被人遗忘。只有那扇还守着老故人的旧城门,坐断了几重中秋,在沉沉暮霭中茕茕孑立。
只有越多的人们开始尝试触碰繁星最柔软璀璨的一部分,才会有人懂得浮华和破碎的美丽,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唤醒千年知音的传奇,在某个时间的遗迹里深深地理解或是被理解,与生俱来地共鸣。
大概这就是为何华夏的孩子们,开始一步又一步地新地尝试。
于是我看见在新的地方用另一种方式,再现了曾令我如此心动和震撼的琵琶行。只是与想象中的不同,那份瞳冷风和的月被流行音乐的奇葩奏出。
一时令人恍神。
我突然想起那天曲尽人散的众人泣,那一缕浔阳江头的孤独,在漫天飞絮的风里融化成了弦弦华音。我看见,今天喧哗的舞台上炫目的光,掌声雷动,是不是旧曲新意。
原歌有苦涩余欢交杂其间,今人更有,旧词新曲声。
不用千金散尽,锦书云中,亦可四海相投,高朋满座。灯光重塑月光,仙乐复明双耳,喧然满座者,有人为之心动。
揉碎所有情思,寄予泱泱中华亘古千秋。
听君一曲更相斟,清水亦醇而不羡世间八珍。
愁亦能慰,复此以宽天地。
时代变了,然而泱泱中华仍得以继炎黄,应是历经亘古而千秋此意未尝有变。
无论何种演绎,若能以心相近,便是佳作。
作者姓名:朱炫瑾
学校: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年级:初三
班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