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洁清如许,临水照花人
文洁清如许,临水照花人
潘星宇
伊人临水,以水为镜,镜中一物,绝色嫣然。它摇曳在氤氲着暖湿气的青砖小巷中,似璎珞卷席了春风。
水中人一颦一笑皆文章,那身似云水禅心一般简约而不失端庄的它,是流年韵脚里呵气如兰的高贵。它就是中国服饰传奇——旗袍。环佩叮当,庸脂俗粉的招数再也瞒不过烟雨江南中的故人,唯有那些典雅的袍子,被粘结在古朴老巷的帷幕下仍落得浑然天成,撩人心弦宛如人间四月天。
沿袭自清宫,独具民族特色,第一件女儿家的心头物。旗袍秉承旷世清高,不争不抢的姿态,极富魅力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并以其含蓄知性的气质远洋海外,成为东方美的代表。
荷花抹胸,百花曳地,拖地烟纱,月白小领,往来过戴望舒笔下丁香似的姑娘,穿梭过唐婉独语斜阑刻骨铭心的忧伤,游走过随风化尘的老上海。每一款旗袍都是一个故事,在那些孤独的阁楼里,昏暗的油灯旁,古朴的留声中,嗟叹着旗袍女子细密叠层的陈年旧事,犹如灵魂深处发痒难搔的秘密,得见又不可见。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旗袍并不仅仅是柔与腻的象征,它还曾似一朵暗黑的玫瑰冲破世俗的围城,肩负维权的重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旗袍成为女权运动中最华丽的佐证。上海女学生率先扬起女权的大旗,维护妇女的主权,向世俗抗争。
再深究:文洁清如许,临水照花人。文化是水,人如花,水照不见花自会失去其全部价值。
以史为镜,照清现实,我们发现,每一种传统文化都需要人来传承,文化关乎人文,当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旗袍文化亦是如此。近代中国,带旗袍走向世界的当属宋氏三姐妹,其尤以宋美龄为主,她曾身着黑色缎面旗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令世人为东方美所倾倒。后来的林徽因,有着大家闺秀的安娴与中规中矩,她与梁思成结婚时那件披纱旗袍,由她亲手设计,极为清丽别致。再提及爱旗袍到痴狂的女子,那一定是张爱玲。衣不惊人誓不休的戏言,她就这么任性地遵循着直至走完这一生……
此去经年,经年遗梦,这一身似水的温柔自掌心滑落,不偏不倚地落在新青年的手里。随着岁月更迭,旗袍的样式在不断的更新,可花样百出的背后仍只寻得一处根源。它终究是古人心头的温润,作为传承者,我们有责任让传统不丢掉最初的样子,我们不应该亵渎历史的明丽。
青砖绿瓦,小巷人家。璀璨的旗袍文化,永远犹如一簇清莲,在我的梦里长盛不败。
作者姓名:潘星宇
学 校: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
年 级:高三
班 级:三班
指导教师: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