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西行(李青正)
西 行
李青正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无论时光如何匆匆流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儿女们怎会忘记这古老文明遗迹所暗示的那段峥嵘岁月?
那年夏天,我从物产丰富,毓秀钟灵的江南乘火车到远在两千公里外的敦煌,一路进行,窗外的景物由俏丽的青山绿水,逐渐变成秦岭突兀的白色奇峰,再到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黄土塬、黄土峁,最后成为平沙无垠,夐不见人的荒漠戈壁。在未进入绿洲之前,人们准会认为这条横亘于中国西北大漠的交通要道,是经天灾后的千里赤地。任何生命只要暴露在这干燥的空气里,就会马上消亡于风沙之中。
乘着这条通往西天的钢铁巨龙——兰新线,我抵达了心驰已久的敦煌,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零星的几座绿洲城市中的一座古城,在古丝绸之路兴盛时期,它是一个边防重镇,也是东西交往中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这里东西文明碰撞出的火花中,莫高窟就是最绚丽的一朵。当我一进入窟中,就被窟内精美的偶像雕塑庄重而神秘的气质感染,我一语不敢发,生怕我呼出的浊气会玷污这神圣的宫殿。
借着导游手电的灯光,我得以一窥洞窟全貌:一尊主佛立于洞窟中央,眼睛微闭,嘴角略翘,双手合十,似与众人讲经布道;大弟子阿难表情严肃,皱眉瞋目,威镇四方;壁画中的众人也俯身倾耳以听。这千年的壁画一勾一勒、一笔一画将千年以前古人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画如一本无字古书,以青经石的蓝、绿森石的绿、金箔的金、朱砂的红这些千古不褪的颜色向人们诉说敦煌昔日辉煌。
显而易见,这儿的人是多么爱佛,敬佛,富商大贾愿投下巨资建窟,工匠们愿意为此献出一辈子,这是为何?你可曾想过在物质匮乏、强盗横行的年代,人们有了佛教作为精神支撑,才让他们在无情的大自然前团结一起,在这条漫漫丝绸之路上,纵然有无数驼队商人僧侣倒下,但为了遥远国度上的知识与财富,加上佛教的催化,人们才能用脚踏出,用血淋出这条丝路,才让它不至于湮没在茫茫沙海。
看着眼前的壁画,我的思绪融入壁画,来到唐朝。在一片沙漠腹地,身旁是座快要冒出火舌的沙山,这时沙山的一头出现一个牵着匹马的人影,融着层层热浪,我可看出那是个衣着朴实、气度不凡的僧人,他走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
他孤独走来时我看见他嘴唇已干裂,牵马的手不停颤抖,背上的水带瘪如薄饼,里面恐怕早已空空如也。他嘴里不断轻声念着《心经》,在黄沙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着。他正是玄奘。他茕然西去的背影寂寞而苍凉......走向天竺的道路充满了难以想像的艰险,途中虽无魑魅魍魉,但茫茫戈壁,缺水断粮,官吏缉捕,哪个不要命?也许玄奘还不知道吧,此次通往天竺的远征竟会对脚下这片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产生持续千年的影响还历久弥新。
回到现代,昔人的足迹被深埋于千年风沙下,开拓者的遗骸早已风化,但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起的路,在欧亚大陆上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无论是曾经不绝如缕的驼铃,还是现在飞驰的中欧班列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丝绸之路,这条来自东方的龙,必将为人类继续输送源源不断的希望。
作者姓名:李青正
学校: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7班
指导老师: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