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 传承.创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人文积淀形成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总书记在安吉考察时曾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传统文化就好比是青山绿水,我们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这片青山绿水,又要自己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它们源源不断的演化成为引领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励志典范。如源于习武的“闻鸡起舞”,东晋将领祖狄,从小立志习武,苦练本领,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终于成为一名报效国家的将军。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又如 源于书法的“ 入木三分”,讲的是书圣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笔法刚劲有力,木工刻时发现其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用来比喻文章或者见解深刻等等。许许多多传统文化的典故,常被后人用来鞭策励志,奋发图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简简单单的学习,它更代表着对一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力量的汲取与沿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提高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就要努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更好地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副巨大的水墨山水画卷惊艳全场。焰火、戏曲、印刷术、武术、锣鼓等融合了众多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礼乐之邦的盛世气象,让全世界深深折服于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G20开幕式上,在湖光山水中,从春茶到刺绣,从“茉莉花”到“欢乐颂”,从“春江花月夜”到“天鹅湖”,九支曲目,九种形态,绘就了一幕“光影山水画”,凑响了一首“世界交响曲”,不仅是文化上的经典,更是艺术形式上的经典。
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各地持续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和乡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使剪纸、戏曲、酿造术、皮影戏等一大批传统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掘保护,迎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我们的信念和理想。只有持之以恒的传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祖国建设更加和谐美丽,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浙江省舟山中学 高一(10)班 於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