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莲花洋畔龙之舞王笑语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楼下,弟弟的儿童音乐播放器里,又飘出了这首节奏鲜明、动感活泼的《小龙人》。虽然我们00代并未见证它流行期的炙手可热,但对于我和我身边的出生于莲花洋畔的小伙伴们来说,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因为,有龙!
从小,我就对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充满好奇,充满敬意。自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始,《青龙白虎守渔港》《龙宫借宝》……一则则祥云簇拥、神秘莫测的龙的故事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长大些,会拿书了,《巧妹绣龙》《“龙王宫”缘何“龙凰宫”》……一个个瑰丽神奇的东海龙的传说,更是在我幼小的心中激起一朵朵烂漫迷人的浪花。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说,要带着我去欣赏舟山民间民俗大会的舞龙表演,我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夜晚的滨港路,美得洒脱,美得醉人。伴着阵阵松涛,一盏盏龙灯闪烁光芒,如翩跹的蝶,如流彩的虹;风光旖旎、海鲜飘香的夜排档,如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水晶宫,灯火通明,高朋满座,欢歌笑语。
大伙按捺不住心中的欢悦,闪亮着晶莹的双眸,翘首期盼,等待着,等待着……近了,近了,哦!舞龙队来了!最前方,一条金红色的巨龙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渐渐向我们靠近。我拼命踮起脚尖,如痴似呆地望着越来越近的巨龙。那条巨龙浑身被金色与红色的鳞片覆盖,铜铃般大的眼睛圆瞪着,金色的龙须与龙尾摄人心魂地飘舞着……我不禁看呆了,直至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声将我唤醒。
自此,龙在我心中的形象又添了几分震撼、威严与神秘。怀着这些对龙的疑问,我去请教奶奶。奶奶告诉我,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龙的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舟山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哦!原来是这样!我深深地爱上了魅力无限的舟山龙文化,为祖先的智慧,更为家乡的智慧。舟山龙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骄傲,这里有鱼虾满仓,车水马龙;我们自豪,这里是海天佛国,梵音袅袅。
阅读课上,我们分享《东海龙的故事》;音乐课上,我们高唱《龙的传人》;假日小队,我们寻访龙韵龙味;海纳课中,我们交流龙俗文化……
我们舟山新区的少年们是时代的小龙人!龙文化激励了一带又一代少年,舟山文化浸润了一代又一代小龙人!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舟山人;我自豪,我骄傲,我是舟山小龙人!
我们心中有梦想,我们眼中有希望,大家一起来,争当时代小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