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当“文”遇上了“明”+范雨轩

作者:fan轩轩 投稿时间:2018-11-15 22:33:41

舟山中学 高二九班 范雨轩   指导老师:盛臣康

                                           

                                       当“文”遇上了“明”

《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同样,自“文”遇上了“明”,世上便有了文明。

文,我将它定义为“知识”,我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培养且必须被培养的能力。

这里的“知识”并不单单指学生从书本上阅读到的或从老师口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是将自己的学识统一总结起来,将其奉献给社会与国家的能力,甚至是精神。

很久以前有一条新闻,讲述的是一位89岁的烟台老人刘盛兰17年捡垃圾资助贫困学生。当时,我很感动,我感动是因为在这样充满功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有这样无私奉献自我的英雄。而现在,我依旧感动,但却不只因为他的善意,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然后用各自的力量去改变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使国家有足够强大的安全感,让人们能够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与状态。可能不足以改变,但我相信至少会是触动。

明,我将它定义为“修养”或者是“正当”。

罗斯金有这样一句话:“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修养是指人格的培养。一个人修养的好坏,的确不足以让社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这种影响却是渐进的、平衡的、相对静止的。一个人若修养较低,会与家风、家教直接关联,从而对社会风尚、社会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二个含义是“正当”。人的行为应当是符合礼节,可以摆上台面的。孔子的儒家的思想中有一个核心是“礼”。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他的维护周礼是一种封建保守的思想,但他的礼数依旧是我们应该学习效仿的。如若人民都做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样,如果人们做的事情是符合常理,而不是偷鸡摸狗等行为,那么我们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就能得到有效地发扬。

所以当微博热搜上出现了“高铁男霸座”事件,网友们纷纷口诛笔伐,警方也介入调查。 

当“文”遇到了“明”,文明就诞生在了世界上。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很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文明。

众所周知,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传承的文化职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记录在了史书、文化、神话、口口相传中,而这些不同的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明”。

    一个人的文明是指人在智慧上的明慧,道德上的清白。而一个社会的文明则是由人类的刚柔相济所孕育而生的产物。

    我们应该用综合的思维去考察文明,将“文”与“明”的各个要素统筹起来考虑,优化组合,才能获得对文明的正确认识。

对于文明,我们应该存有辩证否定的思维与观点。这是发展与联系的重要环节。

回头望“文”与“明”,这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与联系,仿佛是上天冥冥中的缘分,让它们相知相识相守。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永恒的过程,文明不断超越着自我而发展,但它一直在前进,一直在蔓延。

你若抬头望,必定能追的到它。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