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 第一题 ”悟龙之道 品古之美“ 项晶晶
悟龙之道 品古之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龙”当首。当然,龙是否真的存在,无人知晓,世界上关于龙的信息,也是千奇百怪。人若想了解它,也只能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品味一番了。
传说,龙是吉祥瑞兆的象征,头上有两个衩角、蛇身、四足、鳞片,可谓是真正的四不像。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更是有无数传说、文学作品来介绍龙,可见龙的重要性。
古代的皇帝被称为天子,喻意为龙的子嗣,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穿的衣服为龙袍,诞下的孩子为龙子,身体称为龙体······龙不仅是一个称号,更象征着天子。人中之龙、望子成龙,各种成语接踵而至,贯穿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而其中也写到了龙。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在几集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整部剧的导线索。没错,他们就是:东海敖广,南海傲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就是在东海龙宫拿的,准确的说是抢的,若是没有金箍棒,那之后的剧情可就一言难尽喽。
除了《西游记》外,还有一部章回体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我想众人应该都不陌生,愿者上钩嘛,在此剧中,姜子牙帮助周讨伐商。但是这里的龙却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将哪吒一家拆的家破人亡,最后由哪吒一人担过,破腹剜肠,剔骨众还父母,这事才平息下来。不少人可能都纷纷泪目了,心里厌极了这龙王,再之后,便未提起过龙。可见,龙也是分好坏的呐。而在有些传说中,便是恶龙欺人,最后被勇士打死,虽短短几百字的故事,却形象的描绘出龙的罪大恶极,让人们深深地痛恶,毫无同情、怜悯之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古有孔子、老子弘仁传为,今有鲁迅、闻一多以笔为器,振兴中华。人才倍济,数不胜数的英雄挺身而出,正如同古人所想象的龙一般,虽无法呼风唤雨,兴云布雨,拥有一生法术,但他们英勇善战,聪明多智,用血肉之躯建造这坚固的保护塔。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弘扬龙的精神,传承先辈的智慧吧。
项晶晶 石梁学校 八年级(1)班 郑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