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1题】回响在我灵魂中的渔民号子(方语琛)

作者:尘染韵秋 投稿时间:2018-11-15 19:14:00

回响在我灵魂中的渔民号子

方语琛

夕阳西沉,大海像酣饮了醇香的红酒一般,醉醺醺地涨溢出橙红的光彩。风轻轻拂过,海面上顿时洒满碎银,似一张橙黄色的洒金宣纸。海平面,几叶扁舟的轮廓愈发清晰。近了,近了海上响起渔民号子,“嘿做! 嘿做!”,渔民们黝黑的脸,眼角深邃的皱纹,和上扬的嘴角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沧桑、古朴、坚毅。船只泊岸。穿着长筒雨靴的他们排成一队,一个个接力,把网拖上来。网的沉重抵不住他们内心的丰盈。动作娴熟的他们,一抖网口,成群的活蹦乱跳的鱼虾被闪在甲板的空地上,黄鱼、鲳鱼、带鱼、墨鱼、梭子蟹、竹节虾......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岸上的人和周边渔船上的渔民纷纷竖起拇指,“吓咦哟整个渔船码头回响着大家整齐划一的嘿哟声,在海面回荡,回荡......

小的时候,最喜欢和爷爷在饭后去海边散步,可以欣赏被夕阳染橙的海面,可以看渔民们返港的收获,最重要的是听那独舟山特色的渔民号子。渔民号子没有复杂的旋律,没有华丽繁复的歌词,但它的每一个音调都是如此干脆、亲切。当我第一次听到渔民们喊号子时,我就认定这是最动听的音乐,是被海风沐浴过,被海水洗涤过曲子它响彻于大海之上,徘徊于云霄之间。带着大海的咸涩,带着大海的辽阔,带着劳动的艰辛,也满载着幸福的期盼。

2008年,舟山渔民号子正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幸运的是,舟山市渔民号子基地落户于海山小学。2009年,我正式成为海山小学一年级新生,被老师选中参加学校渔民号子队。教我们上课的是舟山渔民号子草根老艺人——洪国壮老师。他带着一颗拳拳传承之心,尽心竭力地教我们喊号子。一间不大的音乐教室,20多个同学,随洪老师用地道的舟山方言喊出我们的号子,“嘿做,嘿做”。我们仿佛置身于夕阳下的大海上,迎着海风,划桨,拉网。还有不少男同学,有板有眼地学着船工拨扯网的动作。

我是一个地道的舟山人,吹着海风长大,讲着一口正宗的舟山本土方言,再加上对渔民号子的耳濡目染,我学习得特别快。每每唱响号子,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儿时爷爷带我去海边散步的情形,心中如大海一般开阔、平静、深邃。不管是骑车疾驰过人山人海的大街,还是独自走在青石板路的深幽小巷,我一哼起调子,仿佛眼前就是一片大海,我在船上喊着号子用力拉网,胸襟如大海一般宽广。

其实,渔民号子不仅仅代表渔民们在风里雨里海里热火朝天的干劲,更是对等待他们回来的亲人报的一声平安。当号子响起,多少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多少户家人期待的丰收的喜悦即将变成现实?    

当年洪老师跟我们说过:“我不想把我肚子里的东西带到坟墓里去这几年,趁我体力、中气还足,我准备再多找一些好苗子,多带一些徒弟。”而洪老师已是古稀。老一辈的人传承不动了,我们年轻一辈的不将其薪火相传,这民间艺术文化就只能成为躺在书上的文字。

我只愿能在一个夕阳向晚,在海边,我们一起把舟山渔民号子唱响!“东边一面锣呀,西边一面鼓,锣鼓敲呀敲,再唱渔鼓调,再唱渔鼓调......嘿做,嘿做,嘿做...... 

将来不管走到哪里,我的灵魂中永远回荡着你的喧响——舟山渔民号子。那是来自大海的气息,大海的节奏,大海的思想......

 

                                 

作者姓名:方语琛

学校: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2班

指导老师:杨树果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