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2+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发展+贝宇健

作者:一二六 投稿时间:2018-11-15 19:01:50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发展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周易》,意思是观察天道运行规律,以认识时节的变化。注重人事伦理道德,用德化推广于天下。文化的包容与融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明就蕴含在其中。

  包容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文化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的,而文化的包容与融合自古以来便贯穿了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里。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开始,就标志着国人的思想不再被束缚,压迫,开始走向融合。而儒家,道家, 法家等诸多文化门派的出现的同时,对其他各派开始批判与继承,这是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到了唐太宗时期,他以武力征服,战而后和的手段折服了少数民族的首领,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揭开了中华民族关系的新篇章。同时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中华文化是包容的。各民族文化冲突过程本身也是融和过程,是一个文化相互融合促进过程。中华一路走来遭受了多少蛮族的破坏和入侵,频繁的异族入侵,使中华文化学会了很多。而众多少数民族如犬戎,匈奴,女真,蒙古,一个接一个想毁灭中华文化,但却没有谁做到,反而一个个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历史上便有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可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始终是稳固并延长统治的重要方式,人们以积极的态度了解并消化了不同的文化。

 而中外文化的交流也蕴含了冲突,其道路布满了荆棘。清朝曾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临,这种局面被打破了。中国开始与西方各国接触。但或许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将士大夫们打怕了,中国开始走向了全盘西化的道路。这就是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了。但中国的改革最终仍步入正轨,最开始是洋务派吸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采用中体西用的方法进行器物层面的改革,再发展到制度层面,思想层面。中国人民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不可否认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糟粕,与整个时代向左。但想到四大文明古国,当古埃及被罗马帝国所攻占;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入侵,文明消失;两河流域的土地被战乱所侵扰,只有中华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依旧源远流长:先秦散文,明清小说,唐诗宋词元曲,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唐装汉服 ,彰显着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悠久的影响力。

  然而文化的过度包容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我国文化产业遭遇日本动漫,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道路坎坷。当我国青年人将过洋节变成一种时尚,而忽略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当西方的“拜金主义”充斥了人们的心灵,而忘记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孝悌时,人们的心会不会有一丝不安。

 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在文化包容和融合的时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深远传承传播。

                                                                                                                                                   舟山中学 高二(9)班   贝宇健

                                                                                                                          指导老师:盛臣康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