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 龙之梦(蓝望之)
龙之梦
诸君不妨设想一下:将牛首接于蛇身,取两截弯曲的鹿角换下贺弧的牛角,再缀上几对飞扬的鹰爪,饰之以飘渺的云彩。那么,一只吞云架雾的神龙便跃然纸上了。
上溯几千年前三星堆的那个时代,下至现代化的今日中国,龙的图案出现在玉壁上、日历上、石柱上……基本是随处可见的。这种想象出来的动物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就不能不提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帝叫作真龙天子,他的子孙叫龙子龙孙。他穿的衣裳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几乎每样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有“龙”字。这也许是皇帝为了彰显“天赐”的合法性而为之的。但无论如何,如飞龙一般高高在上的皇权的确给向它俯首的百姓内心,带去了深刻的龙的烙印。皇权延续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催化,助力了龙文化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但倘若仅是皇权之驱使,是远不足以让龙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所以龙文化的绵延,主要是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对它的热爱。作为一种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它在诞生之初便被寄予了无限希望。在传说中,龙神司雨。而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作物丰收是劳动人民最渴望的事。人们便祭祀龙神,祝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兼龙是祥瑞之兆。也许人们都 期望有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金龙,扑溯地在东来紫气间遨游,拯救他们脱离现实生活的苦海。虽说这不可能实现,但终究能给人们内心带来一丝慰藉。于是在企盼与宽慰一点一滴凝聚下,龙文化形成了。
小龙住在每个人的心中,巨龙在中国复苏。回首历史:鸦片战争、八国侵华、甲午之辱、黄海海战……恨到深处,不禁涕沾泪两行!巨龙依旧沉睡着!但中国从炮火硝烟,敌寇枪弹中完成了蜕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壮志豪情,直冲云霄。巨龙苏醒了!放眼当下:“嫦娥”奔月、蛟龙潜海、”,鹘鹰飞天,国富民强……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先辈以鲜血告诉世界:中国站起来了。我等青年将以大无畏之气魄告诉世界中国崛起,势不可当!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九11班 蓝望之 指导教师 舒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