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最好的书法(徐欣怡)
如果说语言的魅力值是10的话,那么汉字的魅力值就是100。如果说汉字的魅力值是100的话,那么书法的魅力值应该是1000了吧。中国书法常常是受世界各地人民夸赞的,寥寥几笔,便可展现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悠长历史;仅仅一字,便可抒写书法家的万千柔肠。
我学书法约莫分为四期。每期偏重一种字体,便拿“雨”字来举例吧。
最早是隶书。隶书始创于秦,通行于汉魏。我那时正热衷于绘画,最爱描摹些图案。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描摹起来极富国案美。阴天时呆在房间,守着我的笔墨,待雨淅淅沥沥落下,伴着清脆的雨声,一横一竖,一折一点,在宣纸上写下“雨”字。点那四点时我最为小心,仿佛雨滴落到纸上一般,真真切切。
为了练字,我特地买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毛笔握在手里,轻轻蘸着墨汁,稍稍沥干些,再用笔在宣纸上渲染,一点一横,一竖一捺,轻重不一。再爱模仿些古人的字帖,隶书的笔画转角处常下重墨,每每写到此处,我都会停留几秒,让墨汁留在纸上再多那么一点,传佛自己变成了书法大家似的。
第二期喜欢楷书。楷书规矩工整,因而又被称为真书、正书。我刚开始练习时常纠结于笔画,每一笔都无从下手。书法大家们常将自己与书法融为一体,就连我们这样的练习者也会写出不同的风格。书法老师为了刁难我们,在一个大晴天要我们写“雨”字,有一个男生写的“雨”苍劲有力,如倾盆大雨;再看看我和其他女生的“雨”,老师说我们这是“如细雨拂面,丝丝绵绵”;再去看了一眼老师的字,既如大雨滂沱,又似春雨丝丝,真真让人捉摸不透啊!老师说:“书法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心,静下心来,笔随着你动,你随着笔动,即可写出好字来。”学书法真是仿形容易,仿神难呐!
以上两期,前后跨度约有两三年吧。不过到我十二三岁之际,不知怎的迷上了草书。处在叛逆期的我似乎很迷恋这种“放肆”的感觉,一有空便关在房间里,“以手执笔,书写青春”。我常找些怀素或米芾的草书字帖来练习,只是不管我怎么练,似乎也达不到怀、米二人的千分之一,或许是因为他们的“雨”字如行云流水,而我的只停留在一笔一划吧。之后便也不了了之了。
不过我仍然喜欢草书,只是没那么热衷了。
笔墨香充斥着我的房间,仿佛成了最正常不过的味道,不刺鼻,倒还有些许让人安心的韵味,我很享受。
约是十四五岁至今,我开始恋上了行书,“温婉又不失霸道”,很像《红楼梦》中我最爱的才女薛宝钗。许是练过草、楷的缘故,学起行书来并没有那么的困难了。行书的“雨”最为易学,笔画稍加连接即可。行书的“雨”最适合在雨天写了,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吧。在外面淋上一阵小雨,详细体味雨打在身上的感觉,再执笔,写出的字便更有栩栩如生之感了。
只是我再也找不到很多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练习了。
余秋雨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说道:“少年听雨,红烛昏罗帐;青年听雨,便是西风断雁猿哀鸣;若是老年听雨,悲伤欢喜离散重逢,在人们看来,总是无情。”一生的喜怒哀乐重叠,静下来写写字,宣纸上的黑墨,笔画中总涵着抑扬顿挫。
最好的古调纵横千年,依然明白如话;最好的书画流传万载,依然隽秀如花。
姓名:徐欣怡
学校:浙江省回浦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高二15
指导老师: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