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号】龙的传承 张雨欣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说到龙,我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知道它的。而属于它的文化是起源于我们中华文化当中的,早在千年以前它就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辞海》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期便是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明代时期,更是有飞鱼服和蟒袍的存在。
时至今日,属于龙的文化也时常在我们的身边出现。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九歌·湘君》中说到“驾飞龙今北征?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春节时人们常会舞龙。舞龙也叫“耍龙灯”、 “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人们常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龙,是神灵的象征,掌管了五湖四海;是权利的象征,坐拥着九州华夏;是福气的象征,带来了团圆欢喜。
其实不必去刻意的寻找,其实只需要匆匆一看,你就会发现它的存在。
它,并没有被忘记。因为,它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永远都要记得并传承!
学校: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张雨欣 九(13)班
指导老师:钟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