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号】鉴源自勉,顺时而为 周紫璇

作者:周紫璇 投稿时间:2018-11-15 15:39:45

鉴源自勉,顺时而为

记忆中每个炎热慵懒的夏天,外公都会一条白背心、一手凉扇守在电视机前,屏幕上中央十一套正播着舞台京剧及各个戏种的经典作品。鼓乐奏鸣、抑扬转合的每个剧目,无一例外地提起外公和我的精神,一整天从惺忪开始,而生机地结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穆桂英挂帅》了——戏剧演员着戎装、骑白马、秀鸾刀破天门阵。那是一股豪气,不籍凤冠霞帔、秾丽道具,京白之外的清气即已汨汨洒进胸膛,小小的我为之振奋,甚至无数次尝试用一个坚毅的眼神、一个拔剑出鞘的动作吓倒对手。

然而外公兴致盎然地和我聊起京剧的念白深意、服饰文化、演员功夫等等时,我却茫茫然不知所以然,即使到现在的年纪,积累了一定历史课本上展现的京剧知识,回想起外公的话还是难以产生共鸣……当我把困惑向朋友倾诉时,她却出乎意料地对我敬佩不已,“现在喜欢京剧的90、00后已经屈指可数了”。那时我猛然意识到,我曾以为是我跟不上京剧的步伐,其实是京剧没搭上时代的快车。

作为国粹之一,京剧的发展历程却较其他坎坷。追溯其源,京剧在中国大规模地传扬确切地说只有两次,皆为与政治的“高级联姻”。第一次是清中叶以来,西皮、二黄为主的腔调徽调、汉调相继进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今京剧;另一次是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在京召开首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会宣布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芭蕾舞剧《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等八部文艺作品为“革命样板戏”,挟政治之威传播全国。相比元末流行的南戏(后发展成昆曲),大众化历史更短,也更纯粹。

然而这种纯粹,着实令人心疼。两次“政治胁迫”式推广,如赶鸭子上架般将京剧扔给茫然的民众,甚至对“如何取用”只字不提,干巴巴的赞美几乎无与民间生活的相通之处。命名“京剧”,却无法立命“京”的高贵主流,大家之风仿佛就是它,又与它无关,只希在“大家闺秀”的名号下求得“小家碧玉”的待遇,然而终究逃不过“我为鱼肉”的命运,在“无辜百姓”的刀俎下苟延残喘。现今人人都能叫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可是有多少人沉心倾听过他的绝世佳作呢?于是他流传最广的名声,是他把京剧推广国外,其中虚心求教的就有我们许多国人不屑一提的日本。甚至,京剧一点儿事都惹不起来——乾隆、嘉庆年间,“花部”“雅部(即昆曲)”较量争胜,“雅部”由此日渐衰落;较之昆曲的坎坷历程,京剧的内心波澜不惊。我不知道京剧是否为如今现状同样堪忧的患难兄弟昆曲惋惜过,不过我敢肯定京剧一定羡慕过这个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活化石”的昆曲,因为他大红大紫了好一阵子,而且至今头戴官方认证的“名牌”头衔。

上周我无意间在一档娱乐性十足的综艺节目中看到了当代中国第一女老生、京剧大师王佩瑜。毫不夸张地说,当看到她穿着时尚的服装被大家亲切地叫做“瑜老板”时,我已经大概猜到京剧的现状了。当有嘉宾吐槽王佩瑜的推广京剧方式奇葩时,她苦笑着摆摆手,惙惙忧心露人眼目。网络上有个段子说“说相声的悲剧在于同行之间相互挤兑,而京剧表演者的悲哀在于他们快没有同行了”。我认为这种通俗的说法不仅反映了京剧的悲哀,而且道出了大多数戏种的心声。

约翰.邓恩说过:“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因此断定京剧必“丧”未免太过悲观,但要说对警钟充耳不闻,又似如忘却历史般罪恶。反观戏曲千年发展,倒是有些细节可为今朝启迪。

第一是在“花部”和“雅部”的较量争胜中,为何非主流的“花部”被当时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其秦腔、梆子腔等被贬为“乱弹”时,仍然被观众选择并喜闻乐见呢?很显然,“花部”是各种地方戏曲声腔,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故能强烈地吸引观众。不是说现今的戏曲就不能有过往的故事融入,但同样能表达京味儿和阐述哲理,何不把老掉牙的故事加以改编,代之以时代性的新鲜素材?从平民角度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到国家层面的监察体制改革;从生活上的渝贵铁路通车,到科技领域我国手机屏下指纹解锁崛起,甚至娱乐性的电竞行业中IG在S8全球总决赛夺得了冠军……凡此种种,皆是创作的源泉。也许有人会说现代故事改编成京剧不合适,是“四不像”,可是在摇滚传入中国以前,谁又会想到醉酒汉都能说出的浅显直白的话放在摇滚中竟是如此催人奋进呢?狄德罗如是言“任何事物都敌不过真实”,真实可感的才深入人心。

第二是隆庆末年,艺术家魏良辅的弟子梁辰鱼革新唱腔,留下传奇之作《浣纱记》。“创新”“革新”这些词放在今天都似乎是老套的词汇了,但观歌手周杰伦创作的《刀马旦》、陶喆创作的《苏三说》等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的大量京剧元素曾掀起一股“京潮”鼓励了众多有兴趣及有条件的新人加入京剧行列。虽然这些人才相对于其他乐种仍然是少得可怜,但这一“京脉”至少是延续下来了,一度在狂捧日韩、奉欧美为圭臬的夹缝中坚强地融入满天气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阶段性创新,至少为行漫漫长路而孜孜求索提供了前提与可能。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推广下,不少古诗文被现代的旋律唱响,京剧此时不“出山”,更待何时?况且音乐并非继承创新的唯一形式,京剧表演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若不积极寻找舞台,再美的唱腔也突破不了小剧院的大门。

我始终相信,现今的京剧不只是在浅睡中避化险阻,更是在在反思,在沉淀,在积蓄力量,在酝酿着变化。而且由于睡得长久,醒来也许会更深刻,更有生命力。一醒之后,它定能重新打量自身,重新丈量前路,然后精力充沛地开始奔跑。当然,一切准备如果没有展现那就等于没有准备——鉴于源顺于时而立于行,精诚之至,京剧必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旋踵之间,万古长青。

 

 

作者姓名:周紫璇

学校: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年级:高三

班级:5班

指导老师:周吉琳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