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1+苦淀于甜+冯涵钰

作者:fenghanyu 投稿时间:2018-11-15 14:23:15

 苦 淀 于 甜

不知何时,九州初现,万物复苏,于漫漫长河之中,它,苏醒了。自此,在这一片大好的万里河山,便有了它——古中国的存在。

这个初生的婴儿在它河母的陪伴下,一步一步茁壮地成长着,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多少同它一般的婴儿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夭折,无论它的力量是多么微薄,它仍然坚定地走了下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后来的夏商周,在历经了八十三个朝代,五百五十九个帝王,中国在这悠长的历史河流中保持着独一无二的自己,直到现在。尽管现在的它已不仅仅只有河母,尽管现在的它甚至可以飞出这片大地,但在它的灵魂深处乃至心灵拥有着的最宝贵的东西仍然是沉淀深厚的文化。

在这些深厚无比的文化中,有的消失于历史长河,有的传承至今,有的在慢慢的失去踪影,有的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茶之文化于岁月长河中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它仍是熠熠生辉。

一杯茶,其香清新,其色浓重,其味甘苦共存,有人说,一杯茶可品人生沉浮,只饮一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或许在鸿蒙之初并没有茶的存在,但传说神农时代,茶便成为了炎帝的饮品。事实上,在商周时期,陕西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就已经会种茶、用茶以及饮茶,只不过直到汉代,我们才真正的开始饮茶。最初,文人骚客们发现了茶的美丽,发现了茶的淡雅,茶的平静,茶的清冽,他们把茶同高深莫测的“道”联系了起来,使它周身弥漫着平和的道气,我们便有了“茶道”。

茶之道,莫过于制茶,烹茶,品茶。我们所饮之茶并非只是单纯的采下茶叶,于水浸泡,而是经过了苦涩的历程——揉捻、烘焙、紧压,它没有屈服于诸多困难,而是在淡淡清香中获得重生,给予我们馈赠。取一壶温水泡茶,只是让茶叶僵硬地浮于水面,而取沸水泡茶,在次次冲沏之下,茶叶翻转沉浮,若云卷云舒于杯中绽放,茶韵就此出了。那淡淡的清香与栀子之香相比虽不同,却有着一样的宁静与纯洁,当那茶水没入口中,顿时觉得口鼻生香,其妙不可言。

一杯清茶,其效不可轻视,或清热解毒,或生津止渴,甚至于防御与抵抗生命的大敌——癌症。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而在汉代,张仲景也曾说茶可治脓血,至今,民间也尚存茶叶治疗痢疾和肠炎的习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详细地写到茶有清火去疾的功效。由此观之,茶之效不可淡淡而言。

茶在生活中早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伴侣,它不仅成为了接待客人的佳品,同样也是陶冶情操的艺术,它已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父亲酷爱喝普洱茶,每每静坐于桌前,我无一例外地能够闻到普洱的那股清香。他说,茶的滋味,要慢慢地品,当你静下心来去品这一小杯的茶,或许你能够看到人生之甘苦。就如人生一般,被沸水冲沏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散发出脉脉清香,而经历挫折与磨难之后的我们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茶文化包含了万千,有令人平和的茶道,亦有深刻复杂的茶学。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茶文化,许许多多的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也得以彰显。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全面完整地写了茶的文化,也正是他们对茶文化的记载与传播,茶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或许在时间长河中,新的文化在不断地诞生与发展,但属于文化之根的它们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社会很浮躁,但它们会让我们感觉到平静。愿在往后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仍能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槚,苦茶也,实其甘藏于苦后,然人心之浮躁而未感。

                                         

冯涵钰 浙江省龙游中学高一(10)班指导老师:吴惠芳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