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印记+ 鲍威宇
中国在五千年的时间里被孕育成泱泱大国,优秀文化也在五千年的时间里被凝合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枚枚文化印记化作一颗颗明亮的星,闪烁在历史的星河里。
而篆刻印章正是用一枚枚鲜红的印记,烙印在过去,连结着未来。它们似燃烧的羚羊,告诉我们过去的模样;也似守望的雄狮,为我们探明未来的方向。篆书的线条都以圆笔为造型,且圆笔之中又有劲直之美。石料在刻刀下被肆意雕琢,劲美的线条与坚硬的石料激荡出火花,正如艺术大师丰子恺曾经说过篆刻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鉴赏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
古人在欣赏完一篇文章时,会拿出自己的印章,覆上红泥,郑重的将自己的红印印在文章的末尾,表示已阅。下至普通读书人,上至皇帝。其中乾隆皇帝更是个盖章狂魔,他爱在名家大作上盖章,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不但被盖上几十个章,还被批上一个“神”字,王献之的《中秋帖》愣是被盖上了八十多个章哩!看似平淡无奇的印章其实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他们将奔放的情感轻轻拢在印泥里,让印章载着他们的情感,在奇特的事物里跳跃欢舞。同时,这印章也是他们身份的体现,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都有各自的讲究。也因古人重礼,守住礼乐的教条,将印章用于区明身份地位的尊卑。
篆书的古体字因形立意,体正势圆,左不见撇,右不见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艺术上更是具有赏心悦目的欣赏价值,颇受书法家和篆刻爱好者的喜爱,致使他们孜孜不倦地临摹、刻印。篆刻印章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绘画之色彩明暗,却有别样的情致。王谢在《伦书剩语》中对篆书的形体有段极为精妙的见解:“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 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文。三者失其一,奴书耳。”
篆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星,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支。它从遥远的古代披着晨光而来,带着自己的骄傲,在名家大作上舞动,留下鲜红的印记;在近距离的现代,它勾着妩媚的笑容,鉴定着一件又一件瑰丽的宝物;又踏着彩霞走向遥远的未来,扬着高傲的头颅,宣告自身的不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如一棵生长了五千年的参天大树,而篆刻文化有如它的根系的一支,从土壤中汲取水分,输送到树干、枝叶,不可或缺。
文化像沙一样,流入我们的身体,充实我们的灵魂。洗礼之下,获得新生,我们踏下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负重砥砺前行。背上文化行囊,让生命浸润在文化的盛宴里,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也成为了我们的内在,刻印在我们的灵魂之上。
姓名:鲍威宇
学校:台州市天台苍山中学 高三(9班)
指导老师:周文维
电话、微信:13586238767 邮箱:3694010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