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2 小谈文明 徐启源
小谈文明
在自然界,动物们各自有各自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特有的交流方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印记。而这种方式在人类社会中,我们美其名曰“文明”。从最初的古文明到现在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人类文明无疑是璀璨的珍宝,经历史的打磨而依旧光彩焕发。得盖于人类卓越的智力,文明在漫漫的历史中跋涉而至于今天。文明,可谓是历史的积淀,是远古的共鸣。一种文明孕育了一方人,文明的差异造就了语言与外貌的多样,更造就了风俗与文化的多元。且不论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差异,就是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文明也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情。
文明的印记,是源自个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在一种文明中,信仰、坚守这种文明的人,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融入、自我认同的意识。就好像狼入狼群一样的自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安全感和责任感。这种安全感与责任感使人们更加信任彼此,更加具备集体意识。
这种认同的意识并非是单向的。同样的,对于有着相同或相似文明的个体,整个社会或集体也会对其产生一种认同感。这就使我们从中更能产生心灵上的依赖,感受到一种归宿感。这种归宿感无时无刻不对我们产生心理暗示的作用,使我们具备更高昂的斗志和更积极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这种相互的认同感会萌生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就是社会性的道德自律——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产生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是积极的加入和奉献。这样的意识使得整个社会群体得以长期维持稳定地良性发展的状态。
相互的认同感,即我们常常提到的“凝聚力”。它是社会群体中的粘合剂,更是富国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在一个国家中存在这样的认同感是必不可少的。文明给于一个国家以灵魂。国家的灵魂,国家的凝聚力,不仅仅存在于先辈们奋勇牺牲的革命时代,更是贯穿于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融汇于我们的血液中,随着我们每一下澎湃的心跳而激荡、喷涌。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明,就是我们灵魂所侵染的圣池。人聚则国泰,心齐则国强,魂不溃则国不败。
国家不可无文明的支撑。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备受文明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以文明的相似性为基础和主线的国际交流合作绝非少数。就以我国的外交活动为例,我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实施,使周边各国一同受益。共享利益之余,推动这一计划措施顺利实行的巨大动力一定程度上是这些国家文明的相似性。并非巧合,这是文明的内在联系。文明的相似使这些国家产生文明的共鸣,在某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中已经注定了这样的力量,也使我们在国际上不难有兄弟姐妹。
但是我们不能够一味的乐观。对于如今文明的战争,我们也不能不引起重视。随着文明的碰撞与交汇愈来愈频繁,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斗争也愈来愈激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明的力量之强大,正如你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形体却无法摧毁他的意志。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必先征服他们的灵魂。文明是最尖锐的矛,亦是最坚实的盾。现在我国的青少年们被日本动漫、韩剧等包藏着外来文明形式的潮流包围着,这就像一支支尖锐无比的矛在挑战着中华文明的盾。而这盾的坚实与否,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面对这些外来文明,我们就要坚决抵御。并且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以包容的姿态将它们同化。
文明,不仅是我们的印记,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怀揣着这份博大的文明,我们每个人都应心存无限的感激。
姓名:徐启源 学校:舟山中学高二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