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2)】 文明,国之明珠 赵嘉怡 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6)班 指导老师 余桂萍
【高中组(2)】
文明,国之明珠
赵嘉怡 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6)班 指导老师 余桂萍
自夏始,中华文明就如一根细线。绵延不绝,串联了每个朝代的精髓所在,像一块块珍珠宝玉熠熠生辉,直至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是内乱还是外侵,中华文明这根线未曾断过,它只在风吹雨淋下更加坚固罢了。我相信,这根线就像风筝的线,越长,作为风筝的我们就会飞的更远更高,但是最终也忘不了自己的根。
文明者,人之立身之器也。文明人就应该肚中有墨水,行为上明事理.君子之交,起于互相尊重而止于言不投意。做一个讲文明的人,首先就应该尊重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下至乞丐流浪汉,上至政府主席,不管是一粒尘埃还是一棵大树,我们都要尊重他人,敬畏自然.而上述都见于一个人的行为之中。要做一个讲文明的人,还要会讲文明,要多读书,博览群书,要思考,追根究底。反之,与你交谈的人在你三缄其口之后只会感到对牛弹琴。
文明者,亦为社会之和之基也。文明社会即和谐社会也。我们追求和而大同的境界,我们努力建造一个拥有良好的秩序和高尚的道德风气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讲规则,守规矩,这把直尺牢牢得挂在每个公民的心上;正能量随处可见,人人都是活雷锋,都向雷锋同志看齐,而感动中国人物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每个人清晨打开窗都能听见鸟儿欢愉的歌声,每天结束工作累吁吁的回家却能感到棉花般的充实感充满心中。是老有所依,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文明者,最为国之鼎立之柱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让我们牢记心头,文明就在其中。毕竟泱泱华夏就是由这泱泱五千年的文明所缔造的。作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大国,中国拥有这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在命名为国家的这座大厦里,民族文化就是厚实的根基;在高大的直冲云霄的大树之中,民族文化就是其错综复杂而又扎实的根系。孔子的“礼”,老子的“道”,庄子的“逍遥”,到黄宗羲、王阳明、王夫之等的心学理学,再到胡适、李大钊的新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其包容性可谓是海纳百川。在《无比美妙的痛苦》里,海蓁说:”我们每个人都想在世上留下点遗产,想要比死亡更长存。”于是我们的先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毕竟,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除了精神。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而伟大人物的出现往往伴有伟大精神的出现。从古代仁人志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之精神到万里长征中形成的不怕艰苦的长征精神,还有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曹雪芹举家食粥,心无旁骛,写出了鸿篇巨制《红楼梦》;柳青辞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蹲点皇甫村十四年,终于完成了《创业史》;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活了下来,创造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这些作为灿烂的遗产为我们子孙后代继承发扬,长存于世空之中。却不料有的人戎马一生,驰骋万里,打下的江山终在朝代更迭中易主无数;有的人建造豪华的宫殿,却在风吹雨淋中渐显老态;秦始皇精心设计的兵马俑,在出土后,几千年前的瑰丽色彩瞬间黯淡,历史浪涛卷过一阵又一阵,所有的物质终将消失,而精神却是繁花之上又生繁花。文明,是一个国度的精华所在,理应被我们奉为掌上明珠。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而文明却永葆其青春活力.中华文明是我们的东方明珠,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文明走过的每段旅程都是艳遇,最后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文明,重要不亚于少年之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