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 《赌书泼茶,循迹墨香》
赌书泼茶,循迹墨香
如果你曾艳羡李清照与赵明诚小夫妻赌书泼茶的恩爱,如若你曾感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那份酒醒后的凄寂与惆怅,那么,就请你走进属于他们的那片天——那车马喧嚣之外的宁静。去领悟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中,那或激昂,或悲伤,或惆怅的起伏跌宕。
21世纪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无所不在的文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丰盈着人们的精神与内心世界。文化被人们所重视。几千年前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成了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积淀在我们的血脉里;它涵盖了社会秩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去解读它,去解读那片宁静的天地。
静立窗边,手持书卷,游于文苑。掩卷小憩,清品香茗,极目天边。这样赛似神仙的生活在不同的人眼里,竟也成了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千奇百怪。
近几年,社会上的“传统文化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名人解读《论语》,有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人力陈脱离本真;影视剧热播,有人歆羡才子佳人,有人却痛批不尊重历史。更有所谓国学大师,设百家讲坛,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样解读和回望历史,对普及传统文化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生命的根源。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从端正的角度来看待一个民族的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其独特的精神标识。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与文化的传承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人、每个民族对文化的不同理解、鉴赏,代表的是每个人和民族的独特思维。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应该更深层地从社会以及个人修养的需要出发,克服浮躁、浅薄和盲目,理性对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应该吸取他人(包括外民族)的文化精髓,学习并修正自己。对待传统文化乃至外民族文化的出发点,更多应该来自内心对文化的由衷欣赏与赞美,而不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只有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豪与赞美,才是最纯粹,最完整,最夺人眼球的心声。文化从来都不是“高大上”的。青年学子,更是要塑造自己的精神格局和胸襟气魄。
不少人早已在社会各处奔走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更是收到了不同年龄人们的关注,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如今的中国这棵大树,已经是枝繁叶茂,这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正在向世界展示她的力量。但殊不知,那维系着整个生命系统的根,正在被一些人遗忘,甚至舍弃。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我们有责任将这最核心、最内在的文化特质传承下去,传播开去。
来吧,朋友,让我们拾起中华文化,在繁荣昌盛的今天,透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那份闲情逸致,去探索发扬那属于我们的光辉!
郑钰琦 衢州市兴华中学八年级(14)班 指导老师:吴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