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记忆深处的味道》刘雅慧
记忆深处的味道
记忆深处,无可代替。——题记
记得那是在孩提时候,一场清明雨过后,伴着几缕柔和的风,睡梦中的我隐约听见外婆在厨房忙活。下床穿好衣服,模模糊糊地走向厨房,一股野艾的清香袭鼻而来,原来是外婆正在准备做清明粿的面团。气味早已唤醒迷糊的我,我迅速地刷好牙洗好脸,加入到做粿的行列中。我跃跃欲试,可外婆总说我包的不好看,她拿起面饼,把馅放在中间,慢慢地把面饼合拢,然后再教我如何捏出漂亮的花边,每当看外婆捏花边的时候,我总是看得津津有味,可每次到我手上总是被我捏得惨不忍睹。
外婆是千岛湖移民来的,几乎从那移民过来的妇女都会做,外婆常常对我说,以前他们那每家每户到了清明前后都会做清明粿,这也一直是她们那的传统。还记得令我印象很深的是,街坊邻里早早的到各家各户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吃粿,当然每次都有我的份。
酸菜豆腐馅是我最爱吃的馅,其实也是最普通的馅,胃口好的话,像这样的馅我一下子能吃4、5个,外婆总会叮嘱我,叫我慢慢吃,锅里还有刚出锅的,好多呢。外公总会笑眯眯地看着正奔去厨房的我,那时我还小,总觉得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多的粿,真好!
清明的雨总是下的长久,野艾的清香也久久不飘散。小巷里,一行人,撑着伞,端着碗,有说有笑。
外婆做粿一次性会做很多,多的吃不完的一部分会送给亲戚,剩余的一部分会放在竹网里放起来。好奇的我总会偷偷的跑到老房子的房间里瞅几眼,生怕粿坏了不能吃了。有一回被外婆看到偷跑进房间,她笑着说坏不了的。我这才安下心来。
这种熟悉的味道陪伴了我一整个童年,它不是妈妈的味道,而是外婆的味道。我有好几次读书回家,期待着到清明,外婆会做给我吃。每次妈妈打电话回家我都会告诉她外婆又做粿给我吃了,妈妈总会回答道,外婆是有多么的心痛我。是的,我都知道。十几年了,从小到大,从外婆那边带来的一切传统习俗深深地影响了我,外婆那的方言我早已讲的麻溜,外婆常常在我耳边讲的她那的故事也早已铭记于心。这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童年伴随着野艾,是清香的,便成了家乡的味道。
时间总是顺理成章地流淌,然而味道还是老样子。传统的吃食总能给以人们温暖,它是故乡的味道;过去的一切也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它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时间囊。
现在,外婆的身体已不如从前,做粿的次数也没儿时那样频繁,但外婆依然会做给我吃,我吃的不多,不是吃不下,是怕吃不到。就让这种味道永远的扎根在我的记忆里,像那野艾的清香,久久不会散去......
刘雅慧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二8班 指导老师 谢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