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汉字》余思晗
汉字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其中汉字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广告牌,报纸,作业,各种书籍等等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了。它是我们交流的重要载体,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表意字是中国汉语形成历史中最早的一种文字,汉字经历了表意字,表音兼表意,变音字,三个历程。其中表意字是指根据所概括内容的意义 所创造的字,在汉字的初始阶段,没有笔画,没有字母,从画图和实物记事慢慢发展,很自然的把依靠最多的意义首先融入字体。
最早的文字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形成我们今天在甲骨上看到的字体。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汉字也是如此。在过去,甲骨文作为汉字的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发展,汉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如隶书,小篆,楷书,行书,草书等纷纷出现。这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文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变化,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现在大家欣赏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何不是一种视觉享受?每幅作品中有不同的故事,有书法大师们内心真切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机会让我们去了解汉字。
我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字是最具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因为文字用得最频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先写好中国字。在现代生活中,大多数人依赖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常常会提笔就忘。所以作为中国少年,要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连,句句相扣,造就了今天的中华文化。今后,我们更应该去弘扬,去发展。
余思晗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二8班 指导老师 谢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