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 一号题 龙 腾四方 郑子卓
寒冬腊月俨然一派“年”的模样。爆竹的气息和饭菜的香在空气中叫嚣。爆竹铺成的红毯更是宛如娇艳怒放的红蔷薇,红的滴血。远方,一片火红中,送来“惊雷”,只闻阵阵鼓声响彻天地,只见长长金龙遨游四方。
印象中,龙和咱大中华的缘分犹如丝丝缕缕的丝线,不可谓之不深。渊源起于远古。自中华民族衍生之际,便有各种神龙传奇.几千年来,历史上的各朝皇帝亦是以真龙天子自称,我们中华是龙的民族,龙的子孙,早已渗透到血脉中的东西,怎么也说不清,以至于我每每想起,便血液沸腾,心头为之一震,情丝三千,迷离扑朔,那别样的情愫使我总觉得有条龙盘绕在心头,牵动着我的神经。毕竟,这是我们民族的核心,无人不向往!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踮起脚尖,终是望见了“神龙”。半空中,一只大红球在上下飞舞,一只金灿灿的长龙追着球,蜿蜒曲折,在青天之下或扑腾或跳跃,在拥挤的人群上忽闪忽显。而那红球亦是有灵性一般,自由穿梭在绵绵不绝的龙躯之中。伴随着响彻云霄的擂鼓之声,龙和球更是玩得不亦乐乎,周围的乡亲们个个是热血沸腾,拍手大叫“好!好!”,顽皮的乡童弓着身子像小泥鳅似地穿梭在人群中,都争着一睹为快。我也一头钻进人群中,推着,挤着,来到我所憧憬的龙前——没错,那龙并非真龙,而是村里的舞龙,那是人们对龙的向往,对文化的赞歌。
长长的舞龙队伍中,全靠村里的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娘撑起。她们每人都穿着金色统一的服装,戴着相同的头巾,虽然很多人都是一头银丝,但她们今天却个个神采飞扬,脸蛋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可爱极了,每人都咧开嘴笑的不亦乐乎,却又是眼睛寸步不移地盯着头上的龙,双手一如脱兔灵活自如,身形更是敏捷如鹰,在人们的喝彩中抓着舞龙的杆子越发舞得起劲,所有人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我猛地想起自前几个月以来,我家总是听见敲锣打鼓之声,本认为谁家那么缺德总是大晚上地闹,现在想来定是我家屋后的文化礼堂在排练舞龙吧。那时有些生气觉得扰民,现在看这栩栩如生的舞龙,看这些大娘们是如此欣喜,心里的那点怨气早已不知飞到九霄云外了。想来也是,平日里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常无子女陪伴,也无人问津,哎,迟暮,总是免不了悲凉,但若给她们一个机会,让她们能发挥出自己最后的一点能量,她们愿意不遗余力,舞龙就给了她们这样的一个机会。这种光彩夺目的感觉让她们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哟!哟!龙!龙!”,孩子们像欢快的小精灵,蹦着,跳着,跟着舞龙的队伍转,那骨碌碌的眼儿转啊转,一如空中的大红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议论那赫赫生威的长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
我站在人群之前,望着那在空中翻腾的龙,心中的爱慕无以言表,更是觉得仿佛有种声音自悠悠宇宙,自浩浩远古,跨时空而来,在召唤,那是一种归宿亦是一种信仰。
龙啊,或上青天,或下深海;或切珠峰或辟黄河,或在五行九州尽情挥洒风流。龙啊,脚踏崇山峻岭,立足江海河流,笑看大好山河河随它一展英姿,喝令苍茫大地随它一主沉浮。当真是豪情万丈,潇洒自如!
我恨不得化为一头龙,直冲云霄。恨不得一跃而起,腾雾长啸......
耳边是轰轰隆隆的鞭炮声.擂鼓声.敲锣声,还有——所有人的欢笑声。舞龙还在继续.....
这是我们村的第一次舞龙,但绝非是最后一次。
郑子卓
开化县第三初级中学 八年级10班
指导老师 应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