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题2】《一国之文明》 廖雨婕
一国之文明
文明,一指文化,二指发展。
自人类逐渐直立行走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人类的文明。历史的洪流推着人类前进,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第一个共和国家……华夏泱泱五千年,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必多说,同时华夏文明是多样的、共同发展的。
文明是物质的文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说是现代世界发明的始祖,唐诗宋词元曲等也在世界文坛上独领风骚;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乃至今天造福疟疾患者的青蒿素,都是中国医学送给世界的礼物。
文明是精神的文明。伟大的民族精神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战国时期在沧浪之水浊兮的时代,屈原仍“众人皆醉我独醒”,诠释了人生真谛。清政府于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拱手割让台湾岛。那一刻,在没有政府支持、官员四散奔逃时,台湾人民自发组成抗日义军,在新竹、台中等地痛击日军,死伤惨重,甚至溪水为之断流,体现的是中华儿女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常有艰难的国运,涛涛江水时遇巉岩险阻,但中华儿女用雄健的精神与昂扬的斗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赞歌。
文明也是政治的文明。1927年毛泽东率部进入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了《中国农民土地法大纲》,政治清明、为官廉洁,走到哪里,都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凭借着人民的力量,共产党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反观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场中国政治上的重大倒退,中华大地上遍布着反动分子,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主、法制纷纷遭到践踏,这显然有悖于文明发展的正常路线,也因此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党的十九大也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我国国体和政体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文明更是生态的文明。宋代苏轼曾在《赤壁赋》中提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生态文明是其它一切文明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言以蔽之,文明并不单一,它包含了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文化与发展,一国之文明,若只有历史底蕴仍不能在世界保持领先的地位,每一代人民都肩负着建设文明、提升素质的重任。
作者姓名:廖雨婕
学校:舟山中学
年级班级:高一(11)班
指导老师:张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