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题号1】+《家乡的龙文化》+邓乐屹
家乡的龙文化
我的家乡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龙游。传说是龙游过的地方,与龙有一定的渊源。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在我们家乡也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文化传承下来。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元宵佳节将至,龙游多个村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敲锣打鼓,灯光流彩,龙狮起舞……浓浓的年俗味飘散各个角落。最有名的要算我们社阳乡青塘坞村的“板凳龙”了,每年元宵都要舞“板凳龙”。舞“板凳龙”寓意祈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由特制的板凳条、自制的灯笼和艳丽的花束打扮而成。一桥板凳条代表一户,每户出一到两个劳力举桥,通常会有108桥板凳条连接成一条长龙。“板凳龙”将舞龙与灯会结合,花灯组成的长龙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听!锣鼓敲起来了,器乐奏响了,礼炮放起来了。看!村民们穿着盛装,把“夏禹王”抬出了劳氏祠堂,紧接着,“板凳龙”出现了,六七十米的板龙绕过整个村庄挨家挨户上门。村民们跟着“板凳龙”,绕过整个村庄,直至“夏禹王”塑身进入到“平水殿”,此时“板凳龙”停伏在殿前的田间。点起“板凳龙”龙头、龙身上的蜡烛,村民们燃纸烧香叩拜,祈求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仪式过后“板凳龙”回走在村间小道,路过家家户户门口,村民们都会燃放鞭炮,接龙、烧香、叩拜、祈福。以此向天地祈福,讨得一整年的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到了端午,红红火火的龙舟赛又开始了。划龙舟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划船追赶拯救投江的爱国伟人屈原,人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都有划龙舟的习俗,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看!在水清岸绿、风景如画的灵山江畔,来自全省各地的12支龙舟正将上演一出精彩大戏。听!“咚咚咚……”公开组200米直道赛正式开始。比赛分三组,四条赛道同时进行。瞧!起跑线上,4支龙舟在江面一字排开,如卧龙般蓄势待发,一声令响后,船身便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站在龙头上的鼓手,飞舞着双槌有节奏地擂着,划手们则使出全身力气,齐心协力、挥桨斩浪,转瞬之间,就从观众面前疾驰而过。一时间,江面上,龙舟竞发,水花激荡,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岸上加油鼓劲的呐喊声与奋勇拼搏的身影,构成了灵山江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经过多轮角逐,最终评出了六个优秀代表队。无论得奖的还是没得奖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这意义已超出了比赛本身。这对于龙游人来说,又是一大盛事,怎能不参与呢!
龙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里,还在语言、文字、绘画、雕刻、建筑等领域表现为文化现象。龙游高铁站整个建造结构就是“双龙戏珠”的精彩场面,候车室就是一颗大火珠,左右各有一条巨龙高踞两边。双龙戏珠也是一种吉祥喜庆的寓意,也为祈求大吉大利,象征着龙游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看来“龙”在龙游人心目中已成了不可或缺的祥瑞之物。
我为我的家乡有这么浓郁的龙文化而骄傲自豪,同时,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既要做好龙文化的传承工作,也要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要像龙一样有威力,不能让一些小事压倒我们,要像龙一样有尊严,决不让别人踩在脚下!作为龙的传人,要多读书,努力学习,报答祖国,将来成就大业!我也希望我的家乡这条巨龙,能够在以后变得更强大,腾飞得更高,成为浙西的“神龙”。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第三中学八(1)班 邓乐屹
指导老师:陈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