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一]雕刻文化之花 朱可雨
当再一次触碰到金属的微凉,我知道我雕刻的不仅仅是一块印章,雕刻的更是中华的文化,文化的根。
第一次接触雕刻完完全全是因为对雕刻感兴趣,觉得它有意思,便随意选了雕刻这门课作为艺术选修课。我第一次看见有这样一套完整的雕刻工具。每一把刀都是那么严谨笔直,躺在自己的专属位置,我愣是不敢随便乱动。所谓雕刻,便是用金属类器具在石头或者其他材料上雕刻成自己预期的模样。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老师教授完理论知识,要亲手实践时,我才发现认认甲骨文小篆比起雕刻有多容易。起初因为手掌用力不均匀,刻出来的凹痕深深浅浅,像是虫子趴在石块上。我甚至因为用力过猛,一刀便戳在左手食指上,顿时血便淌出来了,淌在石块上,那样触目惊心。老师却只是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们这些学生读书读惯了,到头来也只会死读书了……一学期的选修课很快便结束了,我现在仍还记得老师说课结束了,但我们的雕刻却还没结束。就算是因为花过钱买了一套工具,我们也应该多多练练手,不然钱白花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才明白老师的那些话。老师说的没错,现在的学生到头来也只会死读书了。这就像唐代韩愈为当时不从师学道的社会风气而担忧,现在老一辈的为年轻人无法继承中华文化而担忧。我左手食指上的伤疤一直没有褪去。淡淡的伤痕,鲜红的血液仿佛是雕刻文化的心酸和委屈,甚至在静谧无声的夜晚,悄悄地质疑:我,真的,真的就比不上现在的高科技吗??
不,比不上高科技的永远不是文化,是我们的心。中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文明难道会比不上才发展仅仅不过一两千年的高科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比不上游戏来的吸引人?比不上这些的从来都是我们的心。在这样一个复杂厚重又快速的世界,我们早就失去了一颗澄明的心灵。传承中华文化从来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如今的社会除了冷漠还剩什么,还有多少地位是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应该深深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试问,有谁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机,扔掉心中的欲望,放空自己,静下心去传承中华文化。反省自己,我除了读书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我的背后是最宝贵的文化根源,我的面前是高科技……
雕刻文化展现的是一种文化的根源,以至从那以后的自己在闲暇时间便抛却一切,认真地打开工具盒雕刻一块印章,慢慢地缓缓地体会手中雕刻成花,体会文化流淌在心中。后来又有一次选课,摒弃之前随意的心态,庄重地重新选修雕刻课,这一次不是因为感兴趣,是因为爱和责任……
左手食指上的伤疤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即使我并不伟大,我甚至渺小到尘土里,但我仍可以坚持雕刻文化之花,雕刻那一个有文化流淌的青春年华,那一个敬仰中华传统文化的自己。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高一二班朱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