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题号)+犀筋诉情+张晨璇

作者:惜洇 投稿时间:2018-11-14 23:34:25

犀筋诉情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再入红楼,蓦然读至刘姥姥入大观园。其间尽叙刘姥姥入园的可爱情态,而箸之描写极显别致。那本是王熙凤巧意捉弄刘姥姥,奉了双四楞象牙镶金箸,刘姥姥初见那象牙箸,叹道:“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言语虽有夸张成分,但仍能从中窥见贾府这样的上层阶级对箸的重视。

说起箸来,那是千百年传下来的老物什了。老人们常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忘不得。”箸,模样不算精巧,但究其形态,却处处凸显了古中国悠久的文化。

箸形修长,如果细细端详,就会发现箸头和箸尾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箸头是方柱形的,而箸尾是圆柱形的。吃饭时须举箸,此时上下颠倒,头为圆,尾为方。若以上为天,下为地,再附以盘古开天辟地的古神话,即可理解为天圆地方,这恰恰暗示了古人对天人地三者间关系和整个世界的理解,虽然浅薄,却足以体现人们对自然不懈的探索。再看箸身,箸身实心,坚硬有力,箸身恰似不周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而共工颛顼相争为敌,争夺失败的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了天地倾斜。修长坚硬的箸身似乎也在隐隐告诫我们这些年轻小辈们在保留那一份英雄般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下,行事要切忌莽撞,学会三思后行。若测箸身之长,可知箸身大约25.3厘米左右,以古代的度量衡计算大约七寸六分。七寸六分曰七情六欲,是古人对自我的一种规诫和自勉。撇去箸身箸形,箸本为一对,古好阴阳,相生相克,有阴必有阳,自然平衡之理亦以这样简单直观的方式深深烙刻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底。总而言之,箸凝聚着我华夏民族自强不屈的民族力量和求索精神。

而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箸也赋予了新的身份新的未来。它化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其暗含的古民族的智慧和通达,向国际,向整个世界娓娓道来历经五千年沧桑的中国。

但令人担忧的是,最应铭记这些精神力量的我们却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忘乎自我,失却本心,对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也越来越缺乏的信心。著名作家阿城曾说过:“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我们会那么容易忘记我们民族的过去吗。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写到:“有一天会再也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试想一下,当我们因为不自信摈弃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未来又要用什么去证明我们这个民族的存在呢?所以,事实上,文中的思考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的现状更印证了我们的担忧:古人用箸时有不嘬出声音,不敲打碗,不用长短不齐的箸的习俗,这在当时被视作礼仪;现在的人们却大多是持不理解态度,更甚者将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何其哀哉!以箸为代表的古中国文化不仅代表者一种必须传承的精神力量,亦是我国面向世界最优雅的旗帜。作为流着华夏儿女鲜血的新一辈少年们,我们更应肩负起重铸我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担,以客观的批判性的思想积极学习以箸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之源,为我民族存在的证据里刻下浓厚的一笔,让一切的担忧无法成为现实。


作者:张晨璇,学校: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二(6)班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