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草木志
时光草木志
时光流转了千百年,唯有亘古不变的草木气息,幽幽,循着气息,忽得中国传统之根。
老一辈的人尚古,他们品茗,抚琴,舞剑,即使生病,也会选择最费时的中药 ,例如我的爷爷,十足的中药迷,闲暇时光最喜研究草木,每逢佳节,亲戚拜访时分,他仍聚精会神的带着老花眼镜品读古药藉。古色古香的陈列,传统儒雅的爷爷,我似乎穿越千年来到一位布衣人家。
哪怕有这样的耳濡目染,我仍不喜,费时而不明显的效果早该被淘汰了,小时候的我每每闻到,只捏闻作呕状,匆匆跑开。
直到一次,老人家病了,执拗的他要求我和爸爸为他买中药,无可奈何,我们一同前往医院,一进医院,我哪还想着任务,自顾自的玩去了,先是经过西药房,排队的人群摩肩接踵,大多数是中年人,有的面戴口罩,防病于未然,有的哀声叹息,面露不悦,还有的紧盯手表,手机传来滴滴的声音。走进柜台里面十分整齐,金属仪器透着银白色的光,照得药师的眼镜也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暖,他们按流程点下金属机器的按钮,接着面无表情地将药摆到病人面前,完成了一系列的流程,我只全身一阵寒冷,赶快离开回到了爸爸身边。
中药房的周围就截然不同了,盒子的颜色成了温暖的色调。招待的药师年纪很大了,她们在取药时不忘互相聊天,笑呵呵的语气融化了刚才被冰冷的心,打开木盒时,更浓郁的草木气息洋溢在空气中,是爷爷家熟悉的感觉,我还注意到了柜台前的秤托,上面刻着中国文字的始祖甲骨文,今天我才理解到它阴阳平衡中庸的思想精髓,并且排队的主力也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慌不忙地接过药,用本地方言药师表达感谢之意,即使素昧平生,只是路人。
脑海中突然出现一幅画面,古时众多老百姓在药房里等待治疗,场面杂中有序,和谐世俗,也许有含乳啼的幼童,有四处谋生的乞丐……就是在这几千年的时光中,中药被中国人民不断使用,历久弥新,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离不开它,它不只是药,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归,飞蓬,东阿,看似平凡的名字,寄托着医生人民对于幸福,健康的渴望,想到这我浑身打着激灵,激动万分。
我明白了爷爷这一辈对中药的依赖,他们也许不是保守,而是对历史延续的期望,平日所说的文化,在此刻被无限地缩小,文化并不都是高大上的,它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堆积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从此,我爱上了中药,更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延续就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