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 一锤一心血,一轿一世界 陈利丰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仿若九曲回肠的江河。步履辿辿,怡然自得的漫步在时空长河。她又如一曲霓裳,唱尽世间唯美深情,跳出民族欢歌,傲然与天地。时间像个说书的人,短短几句,匆匆几年。而她也早已变了模样。但千年未改的却是那份深情,是每一诗词歌赋中的点滴;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是勇往直前,至死不渝的两弹一星精神;
最近,一部纪录片风靡全国——《国家宝藏》,他用时代的笔触谱写出一曲壮丽长歌,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那顶花轿。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我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这是古时候每位女儿的心愿。身着华衣,头戴佩冠的新娘坐在这顶小小的轿子里,待嫁姑娘的心境也随着这顶轿子起起伏伏。
这顶花轿早已“不是”花轿了。它是几千工人用几万工时一钉一锤镂凿出的艺术品。它体现的是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他们亲手把尽乎一生的时光刻在了这顶小小的轿子上,也许它不是最完美的那顶,但一定是最饱含深情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雕琢,仅仅是为了将新人家属对其儿女的真挚祝福,以最完美的形态展现。十里红妆上的喇叭唢呐更是掩盖着父母心中浓浓的不舍之情的幕布。
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根”并不在于历史课本上书写的王朝更替,也不在于博物馆里形形色色肃穆庄重的文物,而在于每代王朝,每件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生活理念。记得有人说过“文物之所以温暖,是因为他背后有许许多多人的故事。”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儿郎都栖居在中国这片诗意的土地中,她也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华美文明。人们逢年过节总是要先“上祠堂,敬祖先”,春节到来时,人们总是会走街访友,联络感情。这就是“根”文化最好的体现。
烟雨如初,明眸而望,尘世迷离,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许多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风俗湮没殆尽,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也逐渐被西方同化,花轿也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若是随着这股潮流,那中国所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算披上了再漂亮的外衣也还是盖不住其腐烂的肉身。
在这个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年代,我不求其他的中国人做些什么,我只希望我和我的后人能够在成亲的时候,亲手设计并且参与制作,坐上融着爱意的花轿,“桃花衣入桃花轿 ,桃花丛中桃花笑。”
中国文化的根,即千年未改的一片赤子之心与血脉相融的情谊,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自古而来的信仰,意蕴,它指导引领着华夏儿郎破土之根长成参天古树,生生不息,独木成林。
姓名:陈利丰
学校:浙江省龙游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十四班
指导老师: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