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题】希望
在剪纸里,每个物种,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榆树,有人用它来表示“希望”。一棵榆树,土里看不见的,是深深的根,向四面八方延伸,地上看得见的,是茂密的叶,郁郁葱葱,像生命。
僻静的小巷里有一个摊子,一个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梳在脑后的老人在自家院前摆了一个摊子。她身后的院里种着花花草草,生机勃勃。摊子很小,上面摆了几幅剪纸作品,细细的线条,精美的轮廓。纸被细心地抚平了,妥帖地压在塑料薄膜里。老人坐在木椅上,手里握着剪刀,一点一点刻画出新作品的线条。
我看见她手上窸窸窣窣落下的碎纸,蝴蝶一样飞舞,那双有着深深皱纹的手无比灵巧,在纸内纸外穿梭,她扬起一个笑,温和的,满意的,年轻的。她抬起头,看看巷口,我知道她在等谁。老人在等她的三个徒弟。她是退休老教师,重新拾起了年少时候的爱好,几年下来,也颇有成就,就收了徒弟,她想把自己的根传下来。
很快,随着太阳逐渐上移,三个徒弟聚齐了,他们围成半圆坐在老人跟前,听她细细讲着技法,虔诚又敬重。恍恍惚惚间,我好像看到几十年前,在老人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她也像这样,仰着脑袋坐在她父亲面前,看着父亲变戏法一样完成一件又一件作品,眼里满是崇拜。她父亲是个手艺人,远近闻名,一把剪刀耍得风生水起。纸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那时候愿意学学剪纸的人还很多,姑娘家们手都巧,教上几次自己练练就都会了,灵巧细长的手指握着剪刀“咔嚓咔嚓”几下,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们跃然纸上,还有花儿呀美人儿呀,贴在她们的闺房里,贴在屋子里,都是顶好的装饰品。
更早一点,在人们还是广袖长衫的时候,这个小巷子还是挺热闹的街道。“向旧都大街,有剪诸花色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类……”那是个剪纸极其繁盛的年代。
纸上生花,袖里乾坤,不是戏法,是艺术。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无不入神。而剪纸,以百姓的生活为题材,创造出一件又一件精彩绝伦的作品。没有百千年的积累,就没有这样精妙的艺术。
那时候,我以此为养分,努力生根,百年后长出了茂盛的叶。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隐藏在粗糙的树皮里,每一圈,都是一个刻度,每一圈,都是一种守候。
我看见老人抚着最小学徒的头,她尚且稚嫩,黑亮的眼睛琉璃珠一样透彻,扬起头看着老人。老人说:“你是希望啊。”是把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再延续下去的希望,是成为下一个“根”的希望。
许多许多年以前,一个手艺人把我种在这里——他的家乡,他即将远行,去谋求更好的出路。他说:“榆树啊榆树,我把你留在这里,让你替我守着我的根,看着我的希望。”于是我一直站在这里,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他再也没有回来,但一个又一个他一样的手艺人背起行囊离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希望。
几百年的榆树,屹立在深深的小巷口,我看见过一代又一代人从我身旁走过,一位又一位握着剪子带着纸的手艺人在我身下支起过摊子,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艺术无言的乐章,都传承着代代的希望。我见证过了他们的辉煌,也看过了他们的艰难,但我始终相信,希望不会断,因为我们的根,都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上。
根,是我们几千年来血液里流动的东西,在我们还未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长在心里。是我们几千年来共同的文明和文化的哺育,是我们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爱恋——脚踩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就站在一起。时间的厚度,让它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在无数人的无意识里,影响着代代人。看似遗忘的东西,一直都潜在,只是埋得太深,太深。
榆树,一半是根,一半是希望,希望从土里萌芽,在根上汲取养分,长成参天大树。数千年后,当人化作白骨,只要根一直在,希望就源远流长。
瑞安市第十中学 李瑞琪 《希望》 指导老师:徐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