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秉以龙神,承与文化(盛静文)
黄河澎湃着我们的血液,冲撞出我们的时代,孕育出龙的文化。 我们是龙的传人,游走在历史的长河上,璀璨的星河折射出我们民族的底蕴。
还在我牙牙学语时,外公向我诉说着长征的艰难困苦,梅花的暗香、凌寒,他总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叶公好龙、鱼龙潜跃水成文、麾蛟龙使梁津兮……这些成语古诗中都有龙,但是,何为龙?你见过真龙吗?
——何为龙也?
《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可见龙是虚拟的,他的面目自是百变。它缠在擎天的石柱上,领于龙舟之前,附在明皇交椅上,绘与黄袍之间。
“百变而不离其身”,我认为,龙的原型在于它的精神本身。而这龙的精神使得龙的文化得以长存。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因果关系,使它不经岁月的冲刷而渐淡去,使它沉淀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化之中。
文化——文,其目也;化,其蕴也。
——龙的面目。
在我看来,在画家笔下,龙之眼,凛然正义;龙之须,器宇轩昂。龙,权也,威也,大丈夫也。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龙,更是中华古今多少英雄的写照。
贺龙,成龙,李小龙。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龙”字,他们的骨子里更有着龙的精神。我相信真正的龙也长着像他们一样的“面容”——集忠孝节义礼让谦和为一体。 有着岳飞报国之忠,黄飞鸿的正义,林则徐之谦,墨子之非攻兼爱之和。中国的面目,龙的面目。
——龙的精神。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吧,其中的爱恨别离,辛酸苦辣,一定使你感动吧。那承载着多少人的巨大物体猛然撞上那冷酷的冰山,人性在生死面前彻底爆发出——虚伪与真诚,高贵与低贱。而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海上,他钳住人们的脖子,压迫着人们的神经。杰克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颤抖的双唇诉说着最后一次爱意,将心爱的女孩推向唯一的“彼岸”……大家都知道,这是真实发生的。而在不久前,又一“泰坦尼克号事件”,却在中国重庆又一次上演了。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一22路公交车,在万州区坠江。具体事件想必大家已经十分清楚了,仅依一己私欲,难道竟要将车上13多人的性命全都牵扯上吗?悲剧又一发生,天地正警示着人们!
一己私欲的无度彭发,冷漠相视的看官乘客——使这又一悲惨事件发生了。呜呼!泰坦尼克号在自然灾害面前展示出人间真情,而中国却要背道而驰吗?龙的精神是否在传承了5000多年后渐渐湮没?
据了解,同样发生在湖南高速上的一起类似事件中,一男子狂拽司机方向盘,被一乘客一脚踹飞。这位“飞腿小伙”所展现出来的,不正是龙的精神吗?反之,如果没有他,是否相同的悲剧就要发生?!
听!黄河在咆哮。我们的社会需要龙的精神。
——我身边的龙精神,龙文化。
古有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北方高高筑起的万里长城,它们蜿蜒曲折,似一条巨龙,游走在中华大陆上。今有暑期免费冰柜活动和车让人现象。“免费冰柜”活动像一阵清风,他抚去了工人们汗水;他掀起了城市的热风,也许你也曾在那冰柜中放下一瓶矿泉水或一个苹果。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车让人现象,越来越多的行人竖起了大拇指……关爱团结文明礼让,成了城市的又一标志,这也将成为中国的标志。还有湖南卫视多年对汉语桥节目的支持,使中国文化更多的为外国人所熟识,将龙文化龙精神更广的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地区,各个角落。
“China dragon”——又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秉以龙神,承与文化——我们要拿出鲤鱼跃龙门的精神与斗志,秉承龙的精神风貌,更远更深地传播龙的文化,号召出新时期的勃勃生机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八(15)班 盛静文
指导老师 江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