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寓梦于龙,欲觅与共
寓梦于龙,欲觅与共
开化一中2016九年级3班 余子路
独自行走在寂寥的夜巷,瑟瑟的寒意充斥着呼吸,刮过脸颊的冷风夹杂着细碎雪片,肆意地吞噬着人的暖意。路边的街灯恍惚发出微弱的亮光,我感激地抬头望它一眼,又无奈地裹紧衣襟,继续顶着寒风,加快了脚步。
拐过街角,一轮黄褐色的玉盘映入眼帘,几颗星星隐约在闪烁。我正陶醉于这月明星稀的夜色中。忽地,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一颗大星星。
那真是一颗“大”星星,它比同伴们显眼多了,它是它们的2倍、3倍,比月亮还大,比……等等,这是……?!我的目光愕然了,心也被骤然揪了起来。只见那颗“星星”变大、变大,将会发生什么?我无法想象。
霎时,狂风怒号,云烟卷起,仿佛大圣下凡的乱世风波;雪尘飞舞,雾气缭绕,有若初临仙境的完美体验。只见眼前分明的庞然大物,驼头鹿角、龟眼鱼鳞;身形细似蛇,四爪厉如鹰。这,想必是龙了。
龙说,古今有圆缺,安乐与疾苦同在。
龙说,世事有悲欢,沦丧和希冀共存。
龙说,它将以魔力充盈人间。
龙带着我一起见证了这奇妙的旅程。它跨越了空间、时间的阻隔,来到那硝烟弥漫的地方,来到那饱受摧残的中国的土地上,撒下和平的花瓣,灌上清纯的圣水以覆灭战争的怒火;它又来到那偏远的山地,和那不幸的灾区,投下一炉一炉的炭火,融化了坚固的冰雪,温暖了人们冻僵的心。
龙!我曾在梦中邂逅了你,是你给人类造化幸福,让这片嘈杂纷扰的土地上,能够寻觅遍野的山花,依然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
换一个角度,接下来我们要探索的,是龙的故事。龙告诉我,它作为中华民族的自古以来图腾,本身并非一种动物,而是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神兽。它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它是人类眼中的万能之神。华夏儿女又称“龙的传人”,可见龙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有多么崇高的地位。早在古代就有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的典故,《西游记》中小白龙曾化为唐僧的坐骑白龙马;直到今天,有些地区仍保留着舞龙灯、龙抬头等传统节日。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对龙的敬仰始终没有改变。
龙带着我跟随年代的进程。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仿佛总有一股刺鼻的恶气扑面而来。环顾四周,有醉气醺醺的路人引吭高歌,路灯下少年迷茫的张望,也有小青年喝着啤酒谋划国家大事,更有巷口烧烤摊辛辣的浓烟和不绝于耳的吵架声。少女衣着时髦,匆匆略过背影;青年烫着黄发,披着牛仔,驾着突突的跑车飞驰而过。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下,新时代的呛人气息已掩去了龙的气息,我为龙感到一丝惘然。
龙又说,古代人类的天马行空,那里是它的故乡。在新时代的潮流中,龙的传统文化被藏匿于少数人的心间,而得不到完美地表现出来。龙是中国、中华民族乃至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来啊,捡起落下的记忆碎片,重拾遗失的龙文化,带上华夏儿女的满腔热情,去寻觅隐藏的传统内涵,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