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们 向前
18年,随着创城热的发酵,“文明”二字也成了当下的热词,但又何为“文明”呢?是指在举止方面的,还是谈吐方面的?
以我看来,“文明”并非浮于表面,而在于意识型态当中,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早该沉淀在每一个中华子女的心中,烙刻在骨髓里。在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更要体现属于我们的“文明”。
且说停留于表层的“文明”,仅在于举止谈吐间也存于不少粗鄙之词。若只停留在粗浅的表面。不谈优雅,有多少人是始终如一的呢?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忍不住大骂?有多少市井之言是你会脱口而出?不仅仅是言语方面,于举止你也是否会做到“文明”?随手的垃圾你会揣在口袋还是悄悄的丢弃?在无人看管的小店中你会不经意地贪小便宜还是默默等待主人的到来?个人的文明,终归还是体现在细节,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个人的意识往往对一个人有引导作用,创城热的潮流带来了各种“文明”标语,你意识中有没有自觉选择文明,你的行为有没有向文明靠齐呢?
早在多年前,国家推出了一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文明”一键词就位于国家层面。由此可说,文明不仅仅是个人的文明,更是属于国家的文明。自推出该价值观后,国人的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当今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无不在时刻提醒我们要做文明的中国人。过去,中国游人的素质“臭名远扬”,当地甚至专门用汉字标语提醒我们要讲文明。提起“文明”之国,也有人会想到新加坡这个国家,它对不文明的行为处罚的非常严厉,吐口痰、丢点垃圾都有可能扣去你半个月的工资,公民在这种严苛的制度的约束下,哪能不做到文明呢?我们如今从思想层面来接纳,可以更为自然地意识到“文明”。
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的思想来涵养。当思想渗入人心,当我们在潜意识中就要做到文明的时候,文明才真正地在中国人心中扎根。《周易.贲卦》有言道:“关乎人文,以化天下。”更有古贤人孔子、孟子等一言一行,所提倡的经典学说,无不在告诉我们“文明”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明”是一个国家文化与公民素质、自觉精神的集中产物。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古贤在警醒着我们“文明”是何等重要,又有多少历史典籍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华泱泱五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埋下了多少文明的种子,孕育着千万中华儿女自心底萌发的精神。
文明不仅是个人实践的向导,也是衡量一个良好社会的指标,更是一个国家前进的重要辅助力量,也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兴旺添一把火。
中国的列车正驶向世界,文明是他众多动力因素中的一滴柴油,却又非它不可。每个中国人所做到的“文明”,就是它最好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