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道虽迩,且行且珍惜

作者:Arctic 投稿时间:2018-11-14 22:40:46

【初中组+2】      道虽迩,且行且珍惜

                          毛方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始终滋养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都自称是“21世纪人”“新时代人”,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遥远的传统文化吗?

对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矛盾过。作为中学生,平时的考试少不了古文,作为扣分“杀器”,我对古文难免有几分抵触,但我们作为中国人,中式文化是刻在骨髓、融入血脉的,又怎能轻易舍弃?

我曾经在网上听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话:“中式文化最终必将取代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多么豪迈的宣言!虽然这句话可能言过其实,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文化历史上远胜西方诸国。

22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辉煌的文化:儒、墨、道、法、医……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百家争鸣盛况空前;1500年以降,唐诗宋词相继出现,明清小说佳作辈出……中华文明近五千年的璀璨成果,都让后人感慨万千,更不必说儒家文化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式思想是引领世界的思想,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了解中华文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功课,传承传统文化体现着我们的爱国之情,也可以让我们成为真正有修养、有仁德、有“理”有“礼”的中国人。这对于我们未来接手祖国未来的事业,实现中国梦、成就民族复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传统文化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就像一双精美绝伦的绣花鞋,好看,却未必人人爱穿。

传统文化正处于这样的窘况之中:就如鲁迅先生曾经尖锐讽刺的“二十四孝”、众多古装剧中普遍出现的传统文化误读乃至随意篡改、甚至于社会上许多人用“子曰”来给自己的爆粗口“冠名”……种种情况都反映了当下中国在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不容乐观的形势。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普及时有大量的错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二是作为后继者的学生绝大多数仍对古代文化存在难以抹去的抵触心理。这两大弊端导致了传统文化承接上的的流俗和断层,就如同是在给中国的灿烂文化“抹泥”。

好在,我们对此也在不断的努力做出尝试和改进,比如央视的“汉字书写大赛”“中国诗词大赛”努力掀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字的热爱及努力纠正海量文字书写的错误;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文房四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极力再现真实的传统文化,纠正传统文化误区;而网络媒体及书报杂志也多了数量可观的辨析及普及传统知识的内容。

我认为,传统文化普及的是它的精髓和它的思考方式,而一种博大高深的思想肯定是被人循序渐进接受的。也许,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在接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上还有许多不足,这些都是普及传统文化上的极大阻碍和亟待克服的难关。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以一种正确、乐观的态度直面历史,并以一种“决不妥协”的心态去对待这个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点滴积累之下,一定会还传统文化以真实的面貌。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科技进步或许没有直接的用处,但是,它对于展现一个丰厚温润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作用不容小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笔一划,一言一行,传统的中华文明在我们手上心间,而历史的箭终将射向未来。

 

 

                              毛方杕   定海七中七(5)班     指导老师:王佳惠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