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 一盏茶,千年情

作者:周婷 投稿时间:2018-11-14 22:40:24

                                                       一盏茶,千年情

                                                        周婷

        随着一壶温水的缓缓倒入,沉在水底的“精灵”们慢悠悠的沐浴而上,伴着盘旋着的、上升着的青烟的是阵阵沁人心脾,清新怡人的茶香。这香,似甘甜,似醇酒,更似人生清欢。

        生长于绵延的丘陵山地,茶享受了天甘,沐浴了清风,与鸟虫相伴,和大地“斗劲”,它自由、顽强生长。这一丛丛矮灌木,显示了山人该有的韧劲,也体现了四月人间采茶女们的勤劳。而这一缕清香,也连接了古与今,展示了文人志士的无限情怀。

        茶与诗“联姻”,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观。茶是思念的化身,一碗茶,一座亭,两个人,一蓑烟雨,好一副诗情画意的场景,最“爱”的人坐在对面,此时此地此景让人难以忘怀。不然,为何白居易写道“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知音”“故旧”让人不禁回忆曾经的那个他。茶是落魄的倾听者。古往今来,人生失意莫过于豪酒相伴,大口饮酒的洒脱恐怕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妙。然而,对于一个文质彬彬的仙气十足的诗人来说,酒,略显俗气。此时,茶便走上了几案,把“茶”问青天。年过四十,蹉跎不遇的杜甫确实这么做了,一杯茶,独自静坐。微祿难沾的忧郁让他提笔写下“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幸好有茶做伴,不失礼仪,不亵文雅。茶作为最好的听众,认真的倾听,时不时浮上几片小叶,送些“小惊喜”,飘入几缕幽香,疏缓郁结。茶给诗人清思助兴,诗人也给茶传神写照,二者犹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情难以割舍。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盛之陆羽”。茶之用,非单攻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一壶茶置于桌,尽显主家之清雅大气,客家之高洁。这无不源于茶工、茶匠的精心严谨烘制。清高宗乾隆下江南,爱看不厌的是西湖,爱品不够的便是龙井。“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制作繁琐却不乏精细,汗水熔铸,造就不一般的风味。

        在今天,茶展示了中国人该有的情怀和气度,也正作为一座桥梁,连接东方与西方。我们都知,唐人吃茶最讲究,从烘培器,储茶器,再到饮茶器,个个用鎏金,刻飞鸿,制山皿。而现在,茶关乎国运,与需更为讲究。1926年,毛主席在《与柳亚子》中这样写道“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字字透露了主席对祖国统一昌盛的期盼,而柳亚子的回诗“云天倘许同忧国, 粤海难忘共品茶”更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无独有偶,随着习大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茶作为使者,出访欧洲、美洲、非洲等多地。在一趟趟义乌发出的中欧班列上,它总会预期出现,它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多添了一张名片。

        茶,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一杯,它的背后还蕴藏着人生的沉浮,世事的变迁,国家的盛衰,更展现着幽幽的文人情,工匠的匠心结,以及现在亿万国人的复兴之梦。

         一盏茶,从大漠的悠悠的驼铃走去,改变的是茶的制法,不变的是一份情谊——中华文化的完美诠释。



作者姓名:周婷

学校:安吉县高级中学

年纪:高二

班级:6班

指导老师:余桂萍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