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被“戏说”
初中组 题号2
谈历史被“戏说”
潘禹辰
历史是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的目光才会更加开阔;历史是情愫,有了这些情愫,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明史、学史、懂史、尊史,以史为鉴,放眼未来,这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可以细讲,但不可以“戏说”成瘾。
近年来,历史剧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对普及传统文化并不见得是好事。大部分历史题材影视剧都十分尊重历史、追求原版的。像近日来热播的《如懿传》,在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同时加以成功的艺术虚构,吸引了更多的人的目光。这不仅提高了收视率,还让许多普通的百姓对历史文化传统产生了浓厚兴趣,丰富了人们的认知。
而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不尊重历史,制造了一堆文化垃圾,是社会上一种不正常的文化心态反映。例如,《延禧攻略》剧中,纯悫皇贵妃耿氏于乾隆初年被雷劈死,但耿氏实际逝于乾隆四十九年,享有九十五高寿。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应该得到尊重,乱改人家寿命这种事是做不得的!再如,《康熙王朝》主题歌歌词:还想再活五百年?千百年来永不泯灭的皇权思想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样的历史熏陶下,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潜移默化地“污染”着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灵。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的高度重视。
“戏说”传播着一种思想,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 也是回望历史的一种形式。在不影响历史真正的原貌,不随意篡改历史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可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真正的历史是不容戏说的。但戏说不是颠倒是非,也不是胡编乱造,把严肃的历史当做儿戏一样看待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肆意地戏说历史,只会使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片面地了解历史,甚至混淆历史事实,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如此这般的“戏说”,还是不要戏说的好!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蕴藏天地至理的宝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同,人们可以从中发现的意义也不同。深入浅出的通俗,应该“通而不俗”。 由于历史题材影视“戏说”的泛滥,不仅传播了一些平庸、不切实际的观念,降低了人性的品位,甚至传播了错误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可以说祸害匪浅。历史题材影视剧虽不是摧残人性的魔鬼,但过度篡改、戏说历史却值得我们警惕,我们要用审慎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只有经典与事实,才会被永久地传承并发扬光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尊重历史事实,挖掘其独特的内涵,在创新中实现继承与发展,是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使命。
荀子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自觉学习历史,以史为镜,明辨是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从小事、具体事、平凡事做起,使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绽放出光辉,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于人民。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教育集团檀枫校区
九(4)班 潘禹辰 指导教师 庄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