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2】浅析文明 柴瑶婕

作者:柴cccc 投稿时间:2018-11-14 22:27:46

浅析文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最注重的便是文明,虽然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是真实存在,并且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什么具体形态吗?

  舟山前几天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多么高贵完美的一个词啊,但它却被人们所曲解。有些人认为城市干净即为文明;有些人认为城市整齐的让强迫症看了能舒服即为文明;还有些人认为只要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违规,即是文明。这一切的总和将舟山打造成了一座表面“文明城市”。可是,表面城市终究只是表面...

  文明并不是在瞬间就能拥有的东西,那是一个人、一座城久而久之积存下来的。

  文明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

  作为名词时,它就相当于文化。文化,一个听起来就颇具时间感的词,那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出来并由我们保留、继承下去的东西。正如它的词性,名词——我们对文化不能做出太大的改变。

  作为形容词时,它便是对一种现象的评价。几乎每一个行为的好坏都能用文不文明来评价,这也恰好体现了文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

  相对于名词和形容词,我更喜欢将文明看作是一个动词。为什么?

  文明是名词时,我们不能对它做出太大的改造,但是我们能用实际行动传承并且创造新的文化;是形容词时,我们不能对它进行过多的评述,但是我们可以用行为来树立文明新风。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靠实践来对文明产生影响。

  为什么文明更适合动词呢?

  原因很简单——文明需要行动,不论是作名词的文明还是作形容词的文明。

  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靠的是大家对它的增减和选择,靠的是一辈辈人精心的保存和传递。而文明的事又是靠人去做的。任何一切在脑子里想的东西,没有展现在现实世界,无论多么完美,多么令人赞叹,都不能称作文明。

  我曾遇到过一位思想十分文明的人,那是个看见地上有垃圾,会在脑子中将那垃圾重复捡几千遍,但在现实中却只是盯着垃圾默然离场的人。

  也许,我遇到的那个人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投影。

  现在的大多数人,对文明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谈到文明,也许口头上能涛涛出一堆,但谈到对文明的实践,或许红着脖子憋了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我捡过地上的香蕉皮”。

  回归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文明?

  如果你要我谈谈怎么样才是文明的,可能我也只能告诉你“公交车上要让座”“看到老奶奶过马路要去扶”等教条类的事例。我可以毫不遮掩的说,对于文明,我知道的不多,我只知道要实践,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百度上对文明并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定义,或许是因文明太广了,或许是文明根本就不存在定义。

  其实我认为,文明并没有那么复杂,毕竟文明是人创出来的,只要跟着自己的内心,选择那种对自己有利无害的方式,做出对别人好的事,这不就是文明了吗?

 

 

姓名:柴瑶婕   学校:南海实验高中   班级:高二(5)班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