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 第一小题]听妈妈讲祭海的故事 郭佳纯
听妈妈讲祭海的故事
这天,去虾峙办事整整七天的妈妈终于回来了,我十分的欣喜,缠着她给我讲讲这趟虾峙之行的趣事。
妈妈掇了一把小凳子,端坐下来,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了,而我也煞有其事的掇了一条小方凳,托着下巴,盯着妈妈的眼神聆听着,听着听着,我似乎也来到了我的老家虾峙岛,我也似乎参加了这一年一次的祭海盛典。
妈妈说:“东海龙王是守护我们的庇护神。。。。。。”
大典开始了,祭海的盛况慢慢地铺展开来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龙方队,清一色的老年人,大概年龄都在六十上下,他们穿戴整齐,红黄相间的衣着,随着震天的舟山锣鼓之声,他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他们的脚步虽有点迟缓但不失踏实,他们的呼吸虽有点急促但不失慌乱,他们的身段虽不矫健但不失沉稳。
而围观的人群一层围了一层,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一阵浪过一阵,在场的无不被眼前的表演所震撼。
妈妈说:“虾峙啊,是舟山著名的渔业镇,有鱿鱼之乡的美誉。”
接着的是一艘艘大型鱿钓渔船模型的展示,齐整的桅杆,飘扬的大红的旗帜,雪白的船身,缓缓地在观众面前驶过,好似它们整装待发,好似它们劈海斩浪,又好似它们满载而归。参演的都是一帮憨态可掬的幼儿园小朋友,他们是那么的稚气,那么的可爱,似乎昭示着虾峙岛的未来。
妈妈说:“参加祭海大典的每个人们,脸上的神情都是神圣而庄严的,就连小朋友们也不例外。他们踏的是虾峙的土,用的是虾峙的水。对他们而言,虾峙是生他育他的土地,能参加这样子的活动,可是莫大的荣幸啊。你知道舟山属于什么海域吗?”
这我知道,“东海!”。
妈妈点点头“是东海,在古代中国的神话小说中,守护东海以及东海这一片土地的是东海龙王。为什么信仰龙王呢,舟山地处海岛,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毕竟不是淡水,而在那时候也是没有海水转化器的。没有外来水源补给,只能依赖降雨,并且舟山多丘陵,蓄水能力弱,所以经常有干旱。这时候具有呼风唤雨能力的龙王就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了极高的地位,每逢干旱,一定要祭祀龙王。而在虾峙,这种风俗表现得十分明显。虾峙几乎每年都要举办祭海大典,这两天就是在办这个,我去虾峙也是去为这个帮帮忙的。”
妈妈的讲述似一股绵绵溪流流进我的耳朵里,在听到这些之前,我对这些完全是漠不关心的,但自从妈妈的讲述后,我开始对这些感兴趣了,便继续听着。
“在祭海大典上啊,出现最多的就是龙啦。游行刚开始的时候,就有好几条龙,它们在场地内肆意奔走,围观的群众们连声叫好,这可能就是虾峙人民对龙的信仰吧。龙之后还有龙舟,一条样子十分像龙的舟放在地上,龙头前有人在打鼓,几十名渔民在上面划桨,还唱着渔歌号子,啧啧,这场面可真是声势巨大啊。在最后还会有几条龙出来不停地舞动,这大概是在感谢龙王这一年的庇护,也是在祈求龙王下一年的庇护吧。”
我忽然想起几年前去过的一家龙王庙。虽然香火不如普陀山这种佛教名山,但也是有的。一进门,就看见屋旁的两根大柱子上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看上去只是在祈福,可实际上这无关私利,它祈福的对象是百姓,这也显示出普通百姓心系国家的美好愿景。
忽然又想起大人们常在说的一句话:“浙江渔业看舟山,舟山渔业看普陀,普陀渔业看虾峙。”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舟山,我们普陀,我们虾峙渔业的肯定,还是对它们渔业有关的文化的肯定。
我继续听着妈妈讲述和虾峙有关的故事,心里想着它——想着那家龙王庙,想着在里面祭拜的渔民,他们祭拜究竟是为了让龙王保佑自己出海时平平安安,还是为自己的家人,朋友,乃至不认识的人祈求平安呢?
郭佳纯 东港中学七年级八班 指导老师;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