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怀恋中,升华在传承中
行走在怀恋中,升华在传承中
开化中学高一16班 陈欢
指导老师 邱慧萍
悠悠古韵,缕缕墨香,华夏之花,静待堪摘。雨送黄昏,漫步天街,雨丝打伞,聆听传统的轻细呢喃,向着五千年文化之根,无限攀缘。在时间轴上做个记忆翻转,让那久远的灯盏传递光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在百乐门的跳舞场上,霞飞路的光施公司里,黄浦江畔的路灯下,常常有这样的女子闪过:烫发、描眉、勾眼、点唇、身着及膝或高叉的旗袍,织锦缎,洒花绸,水波绉,乔其纱,朱红,翠绿,宝蓝,金黄……衣香鬓影,流光溢彩,营造出十里洋场的香艳繁华。当然,旗袍也可以是朴素的,平常人家身上,大多是白夏布或丹士林布的自制旗袍,少了繁复的手工和精致的装饰,透出的是平和,温厚和安心。人就格外显得庄重,朴实,一身文雅。在青瓦白墙的小院里、石板铺就的行道上,临河而筑的河桥旁,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温婉身影。
旗袍虽然只是一种传统的服装,非凡的东方女性却可以将它演绎得卓尔不群。五四时期的女学生身上的蓝布旗袍,配上一端垂于胸前,一端搭在肩后的围巾,洋溢着的是蓬勃的书生气和意气风发的爱国热情。张爱玲可以用一件绿底红花的俗艳旗袍映衬才华横溢的清高。
虽然现在已很难看见身着旗袍,左手执油纸伞,右手执香扇的雅致美人在雨巷中款款而来,但那诗意唯美的意境已成为经典的中国怀恋。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千年茶文化,熏香大神州。我们华夏民族品味的不仅是茶香,更有茶中的禅理。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茶文化,这样的代名词虽然熟悉但也陌生,扪心自问一下,你了解茶文化吗?
制茶要经过八大工序:摊青、杀青、一次理条、二次理条、捻揉、烘干、高温提香、包装。制茶工序讲究而繁杂。品茶。轻呡一口,让人想起了大冰的文字。“壶嘶乱香,茶酽观色。杯新嚼齑,水到曲成。是为茶者前传,是为浪子前尘。”感慨顿生。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先前一直不懂的苦的来由,现在喝了茶,似乎有些懂了。
一首以“茶”为名的诗让我悟道更多。
我凝聚了千滴苦涩严阵以待
跳一支一生一次的水中劲舞
不负前生雨水春风里的盟约
不负今世烈火滚烟中的修炼
我渴盼一方明澈的杯中天地
让芳香在惬意的沸腾中四溢
让舞姿在轻盈的悬浮中定格
于是成就了作为茶的生命轮回
我憧憬一朵碧透的莲花开放
在青色的舒展中寻到故乡
折叠无数春天的晨光夕照
只想为身边的天地留下淡淡的温暖
旗袍也罢,茶香也罢,在传统的文化里回归一回,身与魂都得到了一回洗礼。且行且回首,怀恋为了寻根,传承为了升华。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