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1题《以木为型》刘紫慧

作者:xdf213636 投稿时间:2018-11-14 21:04:16

                以木为型   

我用手去轻轻抚摸,能感受到那触感。清晰,强劲,给人以木之美。

根雕,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艺术。根雕师傅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去琢磨木头的形象,想象其与什么相符,用最小的损失,木头的最大还原度,雕刻成栩栩如生之物。以木为型,改造其生。

走进根宫佛国,扑面而来的是木的气息,古朴,沉稳。盛放的根雕显示着大气,神秘,吸引着我靠近目不转睛。我无法想象,一颗快要腐烂的树根能做成如此磅礴大气之物。真真是让人感叹,是如何的匠心精神。

我走进佛塔的第一层,一尊巨大的菩萨立在我的面前,宛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一手托着杨柳瓶,一手放在胸前似在低喃细语,保佑大家,身后是巨大的树根枝形成的光芒,身形万丈。菩萨的尊严与温暖一起冲击我的心灵,让我的灵魂都在禅颤栗。好似菩萨活了过来,不言而喻。

根雕,这是一个神奇的手艺。以木化型,将腐朽变为新生。

听说了一个小故事,根雕大师徐古青在一个僻远山村发现一个巨大的树根,形象非常完美,但因为太大,无法运出。大师想了很多方法皆没有成功,众人都说算了吧,又不是非那个人不可。可大师就想要那个,花了重金,请村里人开水库,用水的冲力来推动木头前行,最后终于成功。那根不用雕刻就已是一件艺术品。

根雕,同样是一样繁琐的工程。它分为六步,分别是:采集根料,去皮清洗,构思形状,雕刻成型,打磨,上色。

光光第一步,就要发费很大的精力。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但是它有不易寻找,想要符合自己内心条件的更是难上加难。一块好料很难遇见,遇见了可就别错过。

二、去皮清污。这是道略微繁琐的步骤。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鲜剥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后露天放置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料,其方法是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剥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如若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那这一块料算是失去了它的价值。

三、构思造型。先不要急于动手雕刻,应该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仔细琢磨,观察其造型,像什么,怎样才能更完美地呈现。

四、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五、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3遍即可,可上调和漆,使其古色古香。

这么繁杂的工序,只为呈现一样好的作品。有时一个不慎,便是全盘毁掉。从一件根雕作品中,我们便能体会师傅们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匠心。也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从木中发现美,完善美,创造美。

每每欣赏,都会从内心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这一小小的根雕所能完全表现。可这一小小的手艺就让人肃然起敬,更何况是中华文化。

以木为型,呈其美。

 

                               刘紫慧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二6班 指导老师 谢东方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