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的根
【高中组1】“老品牌”的根 李梦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说:“我不知道老干妈买了多少瓶,但我知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干妈。”这句话让我感到心里暖融融的——这是陶华碧对品牌的自信,更是一个中国人,对我们华夏民族之根的强烈自豪感。
原来一瓶老干妈也能作为异乡游子的牵挂,能让一个民族的力量寄居。让我更加相信中华民族耗费五千年创造出来的“老品牌”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承担起年纪尚轻的老干妈扮演的角色——华人心中的中国结,中华民族的根。
老品牌之一:筷子。对于我们而言,筷子并不陌生,小时候的我看来,不过是两根细长细长的木头而已。但随着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的越久,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越深,似乎越来越觉得,筷子,是中国人的标志,或者说成了我们判断一个人能否融入这个家庭的方面:一个中国人不会用筷子会被当成异类,一个外国人熟练地使用筷子又会被围观。我想是中国文化太有魅力,筷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嫡系后代,也遗传来了几分魅力,而这几分魅力也足以让国人醉倒。筷子为了用于饮食而出现,如今更加为了能传承华夏民族的文化而存在。前段时间央视的公益广告里说:不会吃筷子的人不叫中国人!还有一个中国退役老兵,在德国去世前告诉子女一定要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普通木筷收藏好……可见,这双筷子融汇了多少代中国人的血脉;筷子细长,是不是因为它的分量太过沉重,不得不被拉成长条形呢?
现在看一双筷子,好像身量瘦削的屈原,好像骨气长风的鲁迅。
老品牌之二:风筝。相传,风筝是古人们为了寄托对亡者的哀思而制造出来的,轻盈的风筝接近天空,也更接近逝者的灵魂。这种说法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对我们而言,更看重的是这种说法和风筝本身的意义。如果说筷子的发明是为了实用,那么风筝更多的是倾向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中国的古人是在中国这样厚重的文化熏陶下才有了如此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无法追逐的“画意”和兴致。(风筝在美国开始使用是为了物理学研究)。如今的风筝更多的是为了娱乐活动,但无法反驳的是我们适应了它,融入了它,不过它早先于我们之前在华夏大地上立稳了脚跟,但这并不是它的追求,它有一颗更加朴素的野心——轻盈的风筝,和着浆糊和宣纸飞向了全世界,它知道,自己能够飞得高,是因为地上的中国人在蹒跚奔跑。
也许风筝,是古人们放到天上,为了让其他大陆上的人们看到:这儿啊,有一个升起的民族,有一群心怀民族的人呢?
中华文化从一粒种子,不放过每一滴养分,含着血泪,催促自己成长——成为现在沉静的立于世界上,让世界的每个角落上的人都不可忽略的一棵参天大树。它扎根,它用生活在这棵树上的小鸟们创造的肥料来组成更加坚韧更加尖锐的树根,向更深更空旷的地下钻研,它不怕撞壁,不怕歪倒,因为它知道,树上的鸟儿,一定是它最坚强的支撑。
这棵有老品牌的树,在春来的时候,用绿色召唤着世界上每个角落上的小鸟回到归宿;在夏来的时候,带来凉荫,和着树叶清香的风儿舒缓了无数人的紧张心绪;在秋来之时,让云朵带着飘零的落叶飞向四面八方,滋润一方土地;在冬来的时候,毅然执着的矗立,守护着它的鸟儿们,守护着一方家园,一方天地……
“老品牌”们是文化的璀璨夜空中数也数不清的行星。风筝,筷子,像中华的量尺,它们的身上有骨节,有坚硬,有一种像中国人真诚热情的朴实木屑味儿。它们是兵马俑,景泰蓝,是掐丝珐琅,篆刻印章。更多的,它们是人在故乡闻到的老干妈的香气,是闻到老干妈香气后的那一份安心——它们都是中国人眉心上的一颗朱砂痣,它们是纂刻中国人心尖的一只中国结,这是我华夏民族的根……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不是我拙劣的文笔能展现一二的,它在身边,更在中国人的心头。 只有在如此多的老品牌的表现下,我们才更能感到一种共同文化的根源,更能体会到身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牵肠挂肚。
李梦 安吉县高级中学 高二三班
指导教师 陈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