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1题】笔锋流转间的人生 (罗钲翔)

作者:luozhengxiang 投稿时间:2018-11-14 20:48:53


       自小学起就常听到“字如其人”的说法。虽然不甚相信,但对那些能花好几个小时写一张好字的人,我向来是高山仰止。曾经回老家过年,家族中的一位长辈亲自为我们写对联,手虽已出现裂纹,却仍透着如虬龙般的力量。他用狼毫笔沾了很浓很黑的墨,像等待飞鸟划过天空般在半空悬了许久。然后在某个无法阐明但我们都觉得应该落笔的时机,他在铺开的红纸上龙蛇疾走。字体古朴苍劲,如一株历千年而不朽的老树。最后于我们的掌声中,那位长辈把写好的对联贴在大院的门边。听说他现在仍精神矍铄

书法最基础的投影便是写字。或许是受那位长辈影响,我父亲也曾想让我去学书法。为了先试试我的天赋,同时大概希望我人如字般顶天立地,我被送进了一个正楷班。可惜我天资愚钝,加上没什么耐心,在那里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歪着坐写字。被划入邪魔歪道的我不得不在小学初中使用电子稿发文章来掩饰我不大雅观的字体。后来认识到日常文字也算是一种书法艺术,同时厌倦了写一遍还要抄一遍的麻烦,我果断弃暗投明改善字体书写自信人生。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比我更糟糕的书写,甚至近乎鬼画符的那种,只要前后联系地猜一下就基本能看懂。方便交流,于模糊的形状中仍可窥见一角真实,幷串联出整个事实,就像我们自己吐槽的“中国人的天赋能力就是认繁体字”那样,或许也是中国书法在信息传递中的魅力所在吧。

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书法有许多外化的形式。初入高中时由于好奇加了许多社团及负责人,之后却处于诸多原因很少参加社团活动,只挂了个文学社高层的虚衔。前些时候在空间里看到水墨篆刻社的学长在空间分享照片,是一组他篆刻的图。透光的硫酸纸上或印着他的名字,旁边是一块小小的青田石;或写着如“你让这春秋荒凉皆成梦”般的缠绵文字,旁边是一块大大的白橡皮章。字体俊秀飘逸,而一旁的反字则像史前先民祭祀的铭文般,勾勒出玄妙繁复的纹路,其中有着如孩童涂鸦的随心所欲,与如工程图那样的精确。“学长厉害!字贼好看!”我点了个赞并留言道。

一开始加学长时被他的QQ签名震撼到:苍海已逝,木落成灰。在讶异于他的中二病竟然可以持续到高三时,我更倾心于在方块字的排列组合中透露出的美感。中国的常用汉字不过五千个,却以此构建出庞大的语言宫殿,仅是简单的排列变化就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猜字谜,拆分开来的偏旁用不同的语段加以叙述,最终合而为一。我乐此不疲于这种活动,然后在其中觅到那些相似的表述,那些逐渐指向一个源头的文字,仿佛身体中的血脉在回应远祖的召唤。

“书法”一般是仅限于亚洲文化圈的,其中中国与日本最为出色——然而中国书法可以说是日本的老祖宗了。从甲骨文的时代走来的它,回响在传唱着的神秘莫测的祭文中,在先民笨拙纯朴的的绘画中,在天地四时的流转变化中,在兴盛衰替的朝代更迭中。它寄寓了太多元素:对联、谜语,那是节日家庭团聚时的欢乐;彩笺尺素、青鸾鸿雁,那是情人之间的私语;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那是个人心中喷薄而出的情感。或行或楷,或草或隶,于不同的风格中共同透露的光华,构成中国书法的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要素。而它那些既圆润守拙,又才气张扬的笔触,一如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品格,或多或少地,潜移默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

而此时的书法也面对着一些来自现代社会的挑战。前些日子中的新闻中有着不少与“江湖书法中的丑书”有关。在那些“大师”盘曲如蛇的“华夏第一龙”或头尾相离的“天下第一马”外,更兼有他们体位百出的书写方式。我曾试图对着一张大半张纯黑的作品分辨出它的内容,理所当然地以失败告终。然后我寻找了不少有关那些“大师”创作的视频:伴着音乐滚来滚去,手抓木板仰泳书写,心灵手巧十管齐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些江湖书法无视了自丑中寻美的意境,转而寻求丑的不一般,丑出自己的风格,怎么夺人眼球就怎么来,在金玉其外的名头之下,粗暴地演绎了对书法的不敬。

于是又可以追溯到小学那个我字一塌糊涂的时候,虽然说现在想来要是我一条道走到黑大概也可以混一个“大师”的名头。那时候我们都还很纯真,骂人方式基本是:

“你是笨蛋。”

“你是傻瓜。”

“反弹。”

“反弹无效。”

而现在的小学生,接触面一般比我们当时广得多,但偶尔蹦出的污言秽语却有时让我心惊。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当下网红经济或直播行业的影响,那种不用花多大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诱惑,驱使着许多人走上主播的道路,为了获得土豪的打赏,便以恶俗的搞怪方式夹杂以下流的语言吸引人的眼球。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小孩子而言,这种表达方式便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流。而那些所谓的“大师”书法表演,也正如一场网红真人秀,所谓艺术的先锋性,不过是一种自媒体般的炒作。浮夸的时代风气,围观者的推波助澜,才使得这种书法形式如此猖獗。不懂书法而附庸风雅,爱书法却缺乏辨识,追求肤浅和庸俗大众快感,在标新立异的旗帜下失去辨别能力。莎士比亚那句对生命的嘲讽仍回响着:“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但回过头来,最后还可以回到中国书法的内涵。那些初看普通的字体,愈是深究就愈感到其中所蕴含内容的深厚,仅是写好那最简单的一个“一”也没那么容易。所有台面上的从容不迫,最后还是得靠台下十年苦功,花哨的戏法虽然能一时吸引看客的眼球,但当热度过去便空余一地鸡毛。这绝对不仅对书法适用。“无法之写只能称作写字,有法之写才能叫做书法。”自某日起便与书写相伴一生的我们,势必是要从基本的书“法”出发,写好这“人生之书”。我虽然意识到这一点已经过了初中,现在也缺少时间再做基本练习,但是我正在努力地写好每一个字,每一个起笔和落笔,宛若对待一张雪白的宣纸般面对我笔下将要书写的未来。像那位长辈和学长,慢慢地把时光研磨于一方砚台或金石中,如今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从容生活;而那些所谓的“大师”,选择了一时的喧嚣,终会在娱乐至死的氛围中被人群逐渐淹没。

我们仍有余生岁月漫长,自有生命中的一切风景留待我们书写。选择怎样的道路或许无可厚非,但我想,与中国书法之精神相伴的,桃李不言的人生,于笔锋流转间,描摹出历史与我们的模样,在彼时或许更觉回味悠长。



                                                                  罗钲翔  舟山中学 高二(9)班 指导老师: 盛臣康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