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自信》郑云云
自信
亚欧大陆上,有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有位尚未成年的孩子,早已成为半个亚洲的老师,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却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我很庆幸,也很骄傲,我成长在她扎根的地方,享受着她带给我的一切,我的思想,我的信仰,我的根。
也许她曾睥睨一方,万国来朝;也许她曾闭关锁国、满目苍夷,但是请你相信她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从未动摇过传承五千年的根。
去年,央视节目《国家宝藏》的播出,激起了不少年轻人对无声文物的有声赞美和探求。所展现的二十七件国宝,不过是千载华夏的九牛一毛,却也是一代又一代创造者和守护者存在的见证。在这二十七件文物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瓷母。
说到瓷母,那不得不提提中国的烧瓷工艺。论起年龄,相比五千年它也许还要更大些。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便已经可以制造简易的陶器,至瓷母诞生的清朝,历经近万年,而在汉朝,闻名千古的丝绸之路,便是中国瓷器征服欧洲的开始。也是因此,瓷器不只是连接东西文化和经济的商品,更是中国在西方的代言,是中华文化传至西方的印证。而瓷母则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乾隆作为最后一个盛世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要做一件能名流千古的大事,就是要做一件集大成的瓷器。他要让人知道,大清能集各超之长,能做到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完成的事,这是多么的风流恣意。也许这之中带了些任性,但更多的是一种自信,一种与天不老的自信。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只能为之叹赞,因为这“瓷器技法之母”至今仍不能被复制。是因为技术吗?不,不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技术会不及国门紧锁的清朝吗?真正复制不了的,不是花纹,不是工艺,不是材料,而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流淌在血液中的汗泪。
瓷器(China)中国(China)也许在冥冥之中,就暗示了一些东西。也许别人会惊叹瓷器的坚硬,也许会佩服瓷器永不掉漆,也许会感叹瓷器的历史久远,也许会赞美烧瓷人的技艺与自信。只是他们不知道,瓷器的坚硬源自中华文化的坚忍不拔,瓷器的颜色取自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瓷器悠久的历史来自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技艺源自自信,而自信,是中华文化的根啊!
可笑的是直到现在,还有人笑我们“东亚病夫”因为我们不信天神更不自信但是一个民族,一个绵延五千多年的民族,总有一些不能亵渎的东西。江海倒灌,饿殍遍地,执绳握矩以降沧海;恶疾横行,九死一生,尽尝百草以求药理;天塌下来,凿山炼石以补天际;寒夜难耐,刻石钻木以暖四壁。十日并出,那就射日而征,溺于东海,那就填海至满。这就是这个民族不能被亵渎的东西,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
郑云云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一12班 指导老师 傅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