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龙文化下的民族 王子瑜
【初中组(1)】 龙文化下的民族
王子瑜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与龙是密不可分的,就如我们常说的,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文化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我们密不可分,这就细细讲来。
龙最先是出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神话中,龙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但无疑,龙是瑞福的象征,为人降雨、治水,充满神秘气息,我们对龙喜爱,也敬畏。
龙文化在我们的习俗里翔舞,“正月正,舞龙灯”,舞龙灯也就是舞龙,十几个人,举着一条龙,在地面上游走,就像龙在飞翔,这已是中华民俗的一大特色;“五月五,赛龙舟”,这也尤为突出,在端午这天,河边的人们会举办尤为盛大的赛龙舟比赛,大家把一种特制的长条形的船放下水,船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几十人一起在船上划桨,竞速,借此来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些人在这一天“剃龙头”,让人锐意进取。
笔走龙蛇、卧虎藏龙、车水马龙、龙盘虎踞、龙凤呈祥,叶公好龙……龙文化在我们的成语中更是如鱼得水。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物中,带有龙的就更是数不胜数:“龙须面”、“龙须酥”、“龙眼”、“火龙果”、“龙井茶”、“龙虾”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食物的名称正是龙文化的印记,香甜可口的,形状如龙的,有深厚文化的,大多带个“龙”字。
我们时时刻刻想着龙,在给风景命名时也不例外,就像黄龙风景区、玉龙雪山、卧龙保护区、乌龙潭、龙虎山、黄龙潭、九龙壁、龙鱼潭、大小龙湫瀑布……他们的风景或高深幽静,或壮丽动人,我们深深被他们震惊,因为龙文化的影响,我们通通觉得这其中一定是有神龙,于是便有了这些怀着敬畏的名称。
还有一些能治病的草药,效果明显,这就像龙的神力在其中,像龙骨,能够镇惊安神、除烦清热,治疗心悸、失眠;龙胆能够治疗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五爪龙能够祛风除湿、祛瘀消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
然而,为何龙如此的经久不衰,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不仅仅是历代而来的传统,也不仅仅是龙的外形孔武有力,而是,龙已经活在了我们的精神中。
我们中华民族希望强大,而龙就拥有神力,无所不能,带来幸福。龙这种传统之物,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时刻奋发向上、昂然进取,充满不屈的勇气;也是让我们临危不惧,战胜挫折的动力,像龙一样可以翱翔九天,也可以能屈能伸;更是充满智慧与好运。将“龙”变为一种精神,这样,我们便能一直创造奇迹,一直努力向前。龙文化正变成一种精神烙印在传承。
让我们一起尊重身边的龙文化吧,把它保存下去,也让它永远活跃在我们的心中!
普陀二中
王子瑜
八年级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