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中华文化——笔墨纸砚》余舒敏
中华文化——笔墨纸砚
现在我们一提起中国文化,大家想到的应该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长河滚滚东流,中国文化传承五千年,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有中国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究其原因,只因中华文化,永不凋零。
书圣王羲之狼毫一挥洋洋洒洒写下《兰亭集序》的洒脱不羁;诗仙李白仰望明月吟咏出《月下独酌》的无尽孤独;苏东坡面对滚滚长河发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感慨;司马迁遭受宫刑仍坚持写出《史记》的忍辱负重;曹雪芹用一生学识写出《红楼梦》的无限惆怅......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完美体现,都是通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传承下来的中华瑰宝。
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工具,它是所有中华文化诞生的见证者,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亲近朋友,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瑰宝!
笔
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目前出土的彩陶花纹和商代的甲骨文等文物中,都可以找到毛笔的用笔痕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毛笔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毛笔了。那时候毛笔也有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吴国的叫“不律”,燕国的叫“弗”,楚国的叫“幸”,只有秦国的叫“笔”,或许如果不是因为秦始皇我们的“笔”就不会叫“笔”了
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有道说:墨有五色,墨分六彩。这是并不是指近年已出现并运用书画创作的彩墨,即分朱、黄、蓝等色的墨,而是指黑墨。五色是喻会,六色是实指,黑、白、干、湿、浓、淡,是也。
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纸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使在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最初是结绳记事,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再后来,东汉蔡伦改造了造纸术,解决了原料不足和成本高的问题,从而使纸的生产得到了推广扩大。
砚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考古学家曾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
砚的作用虽不如笔、墨、纸那样直接,但却属其最为贵重。书画之道,也不全在于作品的成败,还有怡情养性。一方好砚,本身就可以激起书画家的创作冲动。
笔墨纸砚,中华文化。观中国泱泱五千年岁月长河,无处不闪现着它们的身影。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也是因为它们的不断传承,它们是中华瑰宝,中华的文化的骄傲。
余舒敏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二6班 指导老师 谢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