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 传承 方莹珍

作者:爱我中华 投稿时间:2018-11-14 20:22:57

坐落在芹江河畔的福州文化礼堂。有悠久的历史。

伫立在细水长流的河岸,我听到远方的呼唤很暖,很暖。回眸清浅,那淡淡的容颜,流淌着万语千言,惊起一梦缱绻。

很古以前,有一位姓汪的将军,看到福州的自然风景,地理位置很适合生活,于是就在此定居下来。

汪将军身披披风,站立在那,就如同一位得胜归来的英雄。那么令人心安,令人望而生畏。面对敌人,他那如魔鬼般的眼神似乎就已能令其闻风丧胆,逃之夭夭。他是那样一个如神祗般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

他,带领着当地村民一起平定了四周的山匪,组织人民修筑堤坝,开垦土地,修建道路,使山民过着安居的生活。村中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洪,粮食照样过担担;三年旱,山民穿绸缎。”

淡清墨痕,在光阴的叶脉上穿行,如水的柔情,神游于山川烟林

  在外,他刚毅果断,杀敌人快刀斩乱麻。对待乡亲们,他却格外温柔。乡亲们有难,他必定豁出性命去帮;乡亲有求,他必定不吝惜一针一线;乡亲们回赠他礼物,他却立马板起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接受。

  日子来来往往,不倦的回忆停泊心房,掬一捧悠悠的清风,随着季节的河流流淌,流淌……

  在他逝世后,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为他塑了雕像,选了一座大殿。山民们到了节日都来供养,怀念他。他那善良果敢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扬下来,为人称道。

  山青水绿,人一代复一代。直到后来,将军殿发展到两千余人,大街小巷,分为两个村。称上汪村和下汪村,传说“上汪到下汪,一夜走到大天光”。当时之繁荣,足以见得。

  后来,不知哪一年,一场瘟疫,两个村姓汪的人死得太多了,连抬尸的都找不到。活着的人四处逃命,传到现在,竟连一家姓汪的都没有了。

  再后来,文革十年浩劫,风起云涌,一群红卫兵成群结队地到处搜罗。只见一件件文物被打破,一个个文人被批斗。社会到处充斥着一种怀疑紧张的氛围。

  只见汪将军的雕像被高高举起,重重落下,一声闷响,响彻云霄。只见一只孤雁冲向蓝天,留下一串痛苦的哀鸣,直击心扉。一群人大摇大摆地进来,心满意足地回去,仿佛做了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情,徒留身后满地的碎片,证明他们曾经来过。

   在经历了如此大的突变过后,汪将军殿变得支离破碎,再也没有人去将军殿了。偌大的将军殿就这样尘封了起来,再不复往日生机。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它的存在。

   几十年过去,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加紧密起来了,中国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人们越加重视起文化的独特作用。

  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汪将军殿迎来了几十年来的第一缕阳光。村民们开始在殿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大叔们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乒乓球桌上PK一把;大妈们在晚饭后叫上自己的舞友跳上几曲;小孩们就在里面玩玩小游戏,好生热闹。就这样,人们把将军殿改为了文化大礼堂

在村文化礼堂大门口的东面还修建了开化方言陈列馆,里面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介绍。西面是一个半径60cm的圆柱,这是原来神殿大柱的垫柱石。

将军不在了,雕像也不在了,可是汪将军的精神传承下来了,这无疑是最可贵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他的精神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就如同那芹江之水,滚滚奔流,冲向远方,源远而流长,哺育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郎!


浙江省开化中学 高二(5)班 方莹珍

指导老师:葛爱莲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