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外化于行,内化于心+陈子睿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陈子睿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应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即根植于内心深处,牢牢铭记。
吟一件汉服,勾勒古典的唯美,我在其中沉醉,不理会孰是孰非。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此曰汉服。汉服发展悠悠四千载。上启炎黄,下至明末,谨承周礼,延续道统,是世界上少有的传承世间最长的民族服饰。而今天,我们穿着西装婚纱,却没了自己的衣裳。当其他民族穿着自己的传统服饰在节日里欢声笑语,汉族人民可曾感到羞愧?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霓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铭记汉服为我华夏民族传统服饰,内化于心;在传统节日里穿上汉服,外化于形。请为汉服低声吟唱:云一涡 ,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鸣一曲民乐,心疼古典的颓废,我在曲中心碎,不理会伤痕累累。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嵇康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傅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只是他不知道,断绝的不仅是曲谱,还有他那“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心境。如今,发自灵魂,真正热爱民乐的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加分亦或是给自己的履历上添上虚荣的一笔?为什么我真诚的热爱,你总当它笑话一场?
铭记民乐古器中蕴含的绵厚力量,内化于心;在空暇之余远离浮躁喧嚣,弹上一曲不掺杂质只听从我心的乐谱,外化于行。请为民乐轻声鸣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赋一句诗词,传说古典的韵味,我用韵脚点缀,不理会虚与委蛇。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短短十字便写出了韦应物对好友李胃的惜别之情。其二人之间的友情跃然纸上。而如今,却又多少人两面三刀表面是朋友背后却捅刀子。“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对妻子内敛深沉的深情已变成快餐式爱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极重孝道的古代,还在感叹子女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报答不了父母的爱。现在子女对父母不敬不孝甚至恶语相加。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铭记诗词更应铭记其中所富含的真挚情感,内化于心;多多朗诵古代诗词化为行动去表达对朋友,爱人,亲人的关心,外化于行。请为诗词,重申内涵:据入马笼怎乾休,但拈取真诚,试教人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它得以延续的原因在于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汉服,民乐,诗词亦或是其它种种都是精气神的表现形式。传承形式固然重要,因为这是祖先创造出来的瑰宝,但更为重要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民族精神。精神不灭,民族不灭。
不论是在甲骨上匍匐,在青铜方鼎上肃立,在沉重的竹简上端坐,还是在素华的宣纸上栖息,我始终铭记着也请华夏子孙铭记着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存在形式,还有它那不可磨灭的内涵------炎黄子孙的精,气,神!
作者姓名:陈子睿
学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8班
指导老师:林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