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二题】在坚守中传承(王敬华)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璀璨;当樱花树的花瓣落下最后一瓣花朵,花朵的舞姿才会如此唯美;当星空的流星划过的最后一瞬间,流星的样子才会如此动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条漫漫历史长河的推移下,最终诞生了属于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但也正是因为历史长河的流逝,在当下,你是否曾有过一瞬间的彷徨,觉得中华文化如同黑夜中零星散落着的遥远的星尘,虽然光芒闪烁,但却距离遥远?没错,这就是我们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渐渐淡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坚守与传承。
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圣诞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春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大部分人几乎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吗?这难道就是我们口口声声说的坚守吗?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承吗?
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传统文化精华不可丢。他们鼓励我们继续坚守并传承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中华文化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他拿起一本课本翻看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悲哀的”的确,若是没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心里哪里会有“中国梦”?若是没有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就是文化的流浪儿。没有精神的归宿,岂不悲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让我们坚定信念,在坚守中传承中华文化。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坚持不懈,怎会有《史记》的一鸣惊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流芳百世?若不是曹雪芹的呕心沥血,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朝,是谁“一星邀苍宇,两弹耀神州”?是钱学森与邓稼先的坚守;是谁“云海茫茫吞日月,马到成功惊世界”?是马云的倔强;是谁“四十年铸倚天长剑,八万里上九天揽月”?是孙家栋的执着……
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与传承,才使得中华民族响亮世界!
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坚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定能奏响华丽的乐章!
王敬华 安城中学 902班 指导老师: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