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龙+徐晗
龙
幼时不识龙之意,大了才知,原来它是希望。 ——题记
“外婆,为什么囡囡要吃龙须面啊?”“因为龙须面会保佑囡囡一生顺利平安。”
儿时正月初一,总看着外婆在厨房里捣腾。一根根雪白如发丝,一绺绺缠在一起的龙须面整齐地码在灶边。洗葱、切面、烧火、煮水,再到下面。“呲啦啦。”每当龙须面放进水中时,总是会发出水滴进油锅中的刺耳声音,漫起一层白雾,我便看不太清外婆的脸和锅里的面,只看见什么东西朦朦胧胧地隐在后头。面下了锅,便像花朵绽开那样舒展开来,仿佛生枝抽条,在水中伸展。撒上葱花,如雪山之巅染上生命之色,芳香扑鼻。“哇,外婆,我可以吃面了吗?”“可以了。”“为什么它叫龙须面呢?”“这是龙神的面条,吃了面条的孩子都会平安长大。”我只恍惚记得外婆脸上慈祥的微笑,带着祝福。
“外婆,为什么大家要舞龙啊?”“因为舞龙会保佑我们家乡和平宁静。”
敲锣打鼓的声音在村里空地炸开。“快快,快去看舞龙。”仿佛整个世界都沸腾了,一层又一层的人包围着里面舞龙的演员。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龙随着演员们上下变换的姿势和位置改变着形态,追逐着中间火红的龙珠。空中翻转,凌空跃起,微微半蹲,两龙纠缠。音乐声变换,两条龙的情绪似乎越来越高昂,包围着龙珠旋转,起舞。你推我一把,我撞你一下,二龙争夺着中央的龙珠,翩翩起舞,看得我目不暇接。“好!”人群中时不时爆发出几声惊叹,火光映亮了人们涨红的脸,两条龙乌黑的眼睛也亮得惊人。熊熊火光之中,我看不清村民们激动的脸,只记得他们眼底有什么在闪光。“外婆,舞龙好好看哦。”“囡囡,这是在向龙神致敬呢,它会保护我们的家乡美好祥瑞。”外婆牵着我的手,望着场地中央舞动着的双龙,眼底带着憧憬与祥和。
“外婆,为什么龙舟要做成龙的样子啊?”“因为龙舟会保佑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赢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就在刚刚这里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龙舟赛。 “嗨呦,嗨呦。”龙舟上光着膀子的汉子们按着节奏,有规律地划动着船桨,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左一划,右一划,满船人的步调出奇统一,不慌不忙地向江对岸进发。一双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一条条龙舟,不时传出赞叹之声。一条龙舟眼看着要被赶超,又在一片惊叹声中加快速度。江面上锣鼓声,呐喊声震耳欲聋,连我也被感染,忍不住激动起来。只见领先的龙舟忽然发力,满艘船员的速度同时加快,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船艉在江上划开一道白练,留下大大小小缓缓浮起的泡沫,江面平滑如静,倒映着蓝天白云,澄澈而空灵。刺目的烈日下,江上的龙舟好像活了过来,摇头摆尾,耀武扬威。许是汗水糊了眼睫毛,我看不清对面龙舟的模样,只瞥见龙头熠熠生辉。“外婆,为什么要赛龙舟呀?”“这是祭拜龙神,保佑像屈原那样的爱国人士不被玷污,保佑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外婆微微笑着,仰头看向碧蓝的天际。
儿时的童言稚语已不清晰,但龙的形象总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我总在想它代表什么?龙,祥瑞的化身。它不仅仅是冰冷的神邸,更是保佑中华的神兽。吃龙须面、赛龙舟、舞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着我们的生活与龙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体现着中华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他们创造出虚拟的神兽,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寄托。龙是愿望的集合体,是人民的保护神,是中华的象征。自盘古开天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它一点一点渗透进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我们文化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龙神会保佑囡囡,保佑家乡,保佑中国。”外婆虔诚的祈祷仍在童年的东方回荡。
仿佛已成刻骨的直觉,我微闭上眼,就能看见世界的东方,一条巨龙在盘旋,腾飞。
徐晗 普陀第二中学八年级5班